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作为打造消费场景的创新之举,特色旅游专列通过升级硬件设施、提供悉心服务、编排特色活动,将“路程”变为“旅程”,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潮流,市场处于供需两旺态势。特色旅游专列不仅是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产物,更是对传统旅游模式的革新。它打破常规,让旅游不再局限于目的地,让旅途中的每时每刻都成为珍贵体验,让单调的位移转化为流动的文旅盛宴。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旅客,让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寻得一方慢游天地,为消费升级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河南“大河之南号”特色旅游列车,图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文化赋能,移动式的文化叙事空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专列不追求出行速度,而是设定为“慢旅行、深体验”的文旅深度融合产品,打造别具特色的“列车慢游”出游模式。而且,旅游专列融入了大量文化元素,各地铁路局因地制宜,通过精心改造、装饰布局,利用文化赋能,将火车转化为流动的文化展厅,将车厢打造成移动式的文化叙事空间,营造沉浸式的文化场景。列车行驶在风景中,风景也在车厢内,让旅客在旅途中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

一方面,列车内部装饰与主题文化深度融合。许多旅游专列以地域文化、历史故事或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车厢装饰、乘务员服饰、地方饮食等细节,构建完整的文化叙事空间。比如,“熊猫专列”以大熊猫为主题,车厢内外均融入熊猫元素,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地域特色;“丝绸之路专列”以丝路文化为主题,车厢内的壁画、装饰摆件等融入了骆驼商队、敦煌飞天等丝路元素,旅客登上列车,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千年丝路的繁华之中;以地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专列,则通过展示当地特色手工艺品、播放民俗音乐,让旅客从视觉、听觉等多维度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

另一方面,特色文化活动在列车上精彩呈现。旅游专列不仅提供交通服务,还通过文化讲座、非遗展示、互动表演等形式,让游客在行程中深度参与。比如,“红色旅游专列”组织党史讲解、革命歌曲演唱等活动,使旅程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一些旅游专列会邀请非遗传承人上车,现场展示剪纸、刺绣、糖画等传统技艺,旅客不仅能近距离观赏,还能亲自体验制作过程,亲手完成一件非遗作品;还有的专列会举办地方戏曲表演、诗歌朗诵会等文化活动,让旅客在旅途中享受一场场文化盛宴。

旅游专列独特的文化属性是其重要的竞争力。与普通列车不同,特色旅游专列应重视主题设计、场景营造和活动编排,打破传统旅游中文化展示的时空限制,使文化传播更具流动性和互动性;并根据线路和行程规划,作出新颖独特的设计,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增强旅客的旅行体验和参与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平台。

产业融合,文旅交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列车慢游”实现了文化、旅游、交通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形成“交通为纽带、文化为内核、旅游为载体”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从交通层面来看,旅游专列以旅游目的地为导向,根据旅游线路和景点分布,科学规划运行时间和停靠站点,有效解决了游客的交通转换难题。同时,旅游专列还具备大容量、舒适性强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规模旅游团队的出行需求。

在旅游业方面,旅游专列串联起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铁路部门与地方旅游企业紧密合作,结合各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设计出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比如,可将沿线的古镇、山川、红色旅游景点等串联起来,推出“古镇探秘之旅”“山水风光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特色旅游产品。旅客乘坐旅游专列一线到底,无需频繁更换交通工具,便能轻松游览沿途多个景点,实现“一线多游”,提高了旅游性价比。

文化产业与旅游专列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旅游专列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文化展示和传播的窗口。通过挖掘沿线地区的文化内涵,将在地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列车服务等各个环节,使旅游专列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流动名片,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旅游专列的产业价值,在于其作为资源整合平台的枢纽功能,通过文旅交一体化创新模式,整合了各方资源,形成了产业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文旅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为了让旅游专列开得更稳更好,需要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由交通、文旅、铁路等多部门组成的常态化协调机构,统一规划旅游专列线路、站点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政策制定、资源调配的高效协同。同时,可进一步拓展产业融合,与其他产业相连,实现多元共生,探索“列车慢游+研学”“列车慢游+康养”等新模式,满足广大游客的多元需求。

消费升级,体验经济下的市场营销变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体验式、个性化旅游转变,消费升级驱动下的体验经济已然崛起。旅游消费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满足”,“列车慢游”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通过场景创新和服务升级,接轨消费升级,实现了体验经济下的市场营销变革,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旅游体验的需求,也为文旅产业的营销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列车慢游”属于休闲度假式旅游,服务体验是消费升级的关键环节。旅游专列升级软硬件设施,打造舒适、便捷、智能化的旅行空间。车厢内配备了高品质的寝具、宽敞的休息区、现代化的娱乐设施,部分专列还设置了观景车厢、星空车厢等,提升了旅途中乘车的舒适度,符合部分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衡量标准。旅游专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根据旅客的需求,提供特色餐饮、健康养生服务、儿童娱乐服务等。比如,为老年旅客提供中医理疗服务,为亲子家庭提供儿童游乐区和亲子互动活动,让每一名旅客都能感受到贴心的关怀,亦使得旅游专列产品物有所值。

在市场营销方面,旅游专列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精准营销。通过分析消费者的旅游偏好、消费习惯等数据,为不同客户群体推送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信息。同时,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开展线上宣传推广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消费者关注,激发消费欲望。

旅游专列可进一步与沿途景区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智慧化融合,如利用5G、物联网技术,实现列车运行、游客服务、景区管理的实时数据互通,游客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提前预订景区门票、获取个性化游览路线等。景区也能依据专列游客流量动态调整接待策略,分析了解游客的消费体验需求,推出更多新颖有趣的体验活动、游览项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与游客体验。

服务增值可以创造二次消费,除基础交通外,旅游专列还可顺应消费潮流,提供摄影跟拍、角色扮演、文创产品、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活动等增值服务,尽可能延长游客消费链条,让游客在享受增值服务时,也愿意花钱消费。

当前,部分游客养成了定期出游的习惯,为了增强用户黏性,各地铁路局可以协同合作,推出旅游专列“会员制”,将里程统一折算为会员积分,给予积分兑换礼物、减免票价等优惠福利。还可针对一定的消费群体,推出全国统一的旅游专列“年度套票”,明确每年的消费次数、消费档次等,游客可以凭套票优先预订座位,并自主选择出行时间、线路,享受优质的出游服务。

旅游专列作为一种消费产品,适用范围较广,具有较强的市场延展性。铁路部门应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可借鉴国际知名旅游列车的运营经验,与境外旅游机构开展国际合作,探索打造跨国旅游专列线路,将国内线路与国际线路联通,实现跨国、跨洲专列出游,从而进一步拓宽出游目的地,丰富旅游专列线路和产品,通过吸引外国游客进来、推动国内游客走出去,提升“列车慢游”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其走向世界市场舞台,赢得更多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将旅游专列这块“市场蛋糕”做得更大更好。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汪澜)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