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基石,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实现创新发展,教育、科技、人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持续强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依托深厚的科教资源建强平台载体,源源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动力,一系列科创成果在郑州落地开花——

仅以今年一季度数据为例,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呈强劲增长态势,创新主体培育工作稳步推进,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09.9亿元,同比增长169%,占全省的44.9%,超额完成2025年一季度目标任务,实现“开门红”。

非一木所能支,少一力则业难成。亮眼的科技成果,是郑州加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成绩单,更是我市聚力打造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的生动实践。

站在新起点,刚刚落幕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全市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突出创新引领,加速汇聚高端人才,深度融合产业需求,加快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科创强市。

厚植科创人才沃土

人才是第一资源,更是创新的源泉。

带着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省会以“郑聚英才计划”为牵引,瞄准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求,在引、育、用、留人才上发力,全力打造让人才向往、融入、扎根的“一方沃土”。

7月的郑州,热情似火,而在郑东新区龙湖北岸,一批科研新地标——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正拔节生长: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桩基完成,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新院区主体封顶,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二期准备投用,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新院区建设推进紧锣密鼓……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持续加速建设,让不少在外工作的豫籍人才选择回到郑州,为家乡发展贡献才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85后”范阳阳就是一位“归乡人”。

范阳阳是国内焊材行业最年轻的总工程师,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主持完成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产业创新等多个科研攻关项目,去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哈工大是母校,河南是老家,有这双重身份加持,我更想回到家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早一点实现产业化。”2024年,范阳阳带着使命感回到郑州,成为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智能焊接装备与制造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大学博士后葛高阳专注光电子材料领域研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今年出站后,他深切感受到中原大地良好的发展势头,选择留在老家河南,跟着导师继续在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工作。对于郑州的未来,他充满信心。

“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正在释放人才磁场与创新‘聚变’效应。”郑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郑州市已引进8家一流大学、8家科研机构共计16家单位建设郑州研究院。16家研究院累计聚集科研人员1300余人,培养研究生2200余人,先后承担、参与国家级项目50余项,取得各类知识产权900余件,累计服务企业1600余家次,技术合同成交额约5.3亿元,引进孵化企业约80家。

未来,随着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推进,在推动省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同时,也将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让郑州日益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让人才“心血”走向市场,创造价值,是释放人才活力、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

如何能够使得科技成果精准对接产业前沿需求?中原科技城便是重要桥梁之一。

从诞生之初,中原科技城便锚定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一流科技城”目标,稳稳扛起支撑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使命,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了多层次、各类型的载体平台。

多年来,中原科技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中原科技城已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大平台,集聚各类成果转化孵化服务机构(平台)69 家,累计备案科技型企业1339家,认定高科技企业661家,集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58家,2024 年中原科技城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61.19 件,近两年技术合同成交额高达223.38亿元。

中原科技城相关部门分包联系16家高能级创新平台,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调研。一季度以来,省科学院、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北理工郑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梳理科技成果140余项,其中27项科技成果已完成转化,21项成果正在进行转化。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围绕超硬材料、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教育等多个领域,孵化河南碳真芯材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北理工郑州研究院围绕毫米波雷达、手术导航机器人、无人车等核心部件关键技术,孵化郑州智探科技有限公司、艾瑞迈迪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北理慧动(河南)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学科公司。

2025年1月10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4)》,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中综合评价跃升至第15位,两年提升16个位次,实现了排名的“撑竿跳”。

6月26日,郑东科创圈·链动新中原——中原创新生态大会上,河南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联合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旨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创新生态体系2.0下的中原科技城,将持续聚焦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数据要素、量子科技、先进算力和生命科学六大重点产业赛道,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创新人才服务、一流营商环境等四大体系,搭建中原科技城科创联盟作为整体协同创新平台,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渠道。

在路上,郑州步履不停、持续发力:融合全市科创资源,凝聚创新人才要素,打造开放融通平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长效服务机制,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今天的郑州,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正观新闻记者 王红 刘盼盼 文 


编辑:王晨
二审:李记波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