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不舒服去校医室开假条,被要求脱裤子证明。”5月1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一名女生在生理期不舒服时前往医务室请病假,被要求脱裤子以证明其身体状况。

5月16日,该校发布情况通报称,经调查,学校医务室值班人员工作开展符合相关流程,主动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开展进一步诊疗工作,且未出现使用器械及手诊等检查行为。

该视频在发出后,迅速引发网友讨论。有网友质疑“都已经成年,谁还没有羞耻心?”另有网友则认为该规定过于苛刻:“这么严?这还是大学吗?”

生理期涉及女性隐私,如果“要求脱裤子证明”属实,则是明显带有羞辱性的行为,是对个人尊严的极大冒犯,以及对人的不尊重和不信任。即使整个流程符合学校规定,其本质违背常识,难怪会引发众多质疑。哪怕仅仅是要求开假条来证明生理期,也未必是必要的。

学校负责处理此事的老师表示:“之前有部分学生谎称自己来例假,去医务室开假条。有个女生一月开了四五次,(出这项规定)可能学校也有自己的考虑。”言下之意,这项规定是防范请假制度被滥用。说法看似合理,但却是典型的“一刀切”式冰冷的管理思维。

学校管理规定的出发点应该基于尊重、关怀与信任学生,而不是出于以防范为主的导向。就算有个别学生滥用这种信任,学校也不应当以个人尊严为代价来防范。教育需要春风化雨般的细致和耐心,而非简单粗暴地处处设防。

现实中,探索出更人性化的请假制度并不难。比如,针对此类情况,每学期允许几次无需医务证明的自主请假,或学生提交书面诚信承诺,或是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情况,都能够在避免请假制度被滥用的同时,又兼顾对人的尊重与理解。

因此,无论视频是否“经过处理存在失真”,无论学校如何强调流程符合规定,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这起事件引发了强烈的舆论情绪,说明它触碰了公众情感的底线。这种情绪并非是突然爆发的,而是出于“尊重个体”的基本诉求,而这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学校管理的初心应是守护与理解,而非防范与惩戒。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在人的尊严之上,只有当尊重成为一切流程的起点,信任才会是“规定”的基础,才谈得上真正的教书育人。

(原题为《生理期开假条被要求脱裤子证明?“规定”应始于尊重而非冒犯》 来源 红星新闻)


编辑:任思凝
二审:陈若松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