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郑州】——见山见水见城郭系列报道 第二篇章:郑之水

西流湖:“城市绿肺”沁人心

胜日寻芳何处去,尽览芳华西流湖。

西流湖,位于郑州市西三环之外,中原路与化工路之间。作为郑州重要的生态与文化地标,经历了从城市“水缸”到西部“绿肺”的转变,承载了城市发展和生态修复的历史记忆。

蝶变后的西流湖成为“城市绿肺”

引黄入郑 当年郑州“大水缸”

1971年,郑州市启动“引黄入郑”工程,通过邙山提灌站将黄河水引入贾鲁河故道,筑坝形成人工湖——西流湖。其名源于“黄河水西流入郑”的独特流向。

西流湖最初承担着城市水源地功能,曾是柿园水厂的主要水源,供应郑州市近50%市民的饮用水,被称为“郑州大水缸”。

2004年起,柿园水厂改用暗管直接取水,西流湖失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功能。2006年后,尖岗水库等备用水源也不再依赖西流湖,其渐渐从繁华走向沉寂。

两次蝶变 化身中央公园带

从2010年起,西流湖进入功能转型和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阶段。当年,郑州市政府申请取消其备用水源地身份,调整为景观水体,获省里批准。河南省确定的66个城市生态建设项目中,西流湖城市生态公园是全省唯一一个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城市生态公园。

2011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西流湖建成生态公园。通过地形修整、水岸梳理、植物种植等生态修复及景观营造手法,将西流湖变成一个树林茂密、水草丰盛的生态型游憩绿地,成为郑州西区的中心生态绿地。2013年底,全面建成开放。

几年后,随着郑州市水生态治理,西流湖公园再升级。2017年4月,郑州市启动贾鲁河综合治理西流湖段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目标是建成“城市绿肺”,与郑东新区龙湖呼应。2018年4月,项目正式开工。

2021年4月27日,西流湖公园正式建成向游客开放。公园总面积242.65公顷,水域面积75.77公顷,水路全长5.6公里。形成了“一湖、二区、三园、五岛、十二景”的独特生态园林景观。

西流湖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体现了“以水为依、以绿为托、以人为本、以文为魂”。在此期间,郑州市对化工路以北原西流湖北侧的一片沼泽地进行改造,建设郑州雕塑公园,于2014年12月30日开园。园内湖水连接西流湖,贯通贾鲁河,水质清澈,与西流湖公园一道,共同形成“集生态文明建设、休闲游憩体验、历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带。

生态复兴 推窗见绿成生活日常

春有梅花香,夏有荷风凉,秋赏枫叶红,冬观候鸟飞,湖光山色四季变幻,骑行泛舟尽享闲暇时光……西流湖的生态复兴,让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生活,成为附近居民的日常。

“西流湖的‘莫奈花园’太美了,在这里拍照太出片了!”……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西流湖公园“贾鲁芳华”景点月季花展吸引市民竞相打卡。

西流湖公园作为郑州西部“巨无霸”公园,园内步移景异、景景别致。弯曲的河道两侧,上百种植物四季常绿,湖水波光粼粼,鱼翔浅底,野鸭低飞,鸳鸯戏水,珍贵的黑天鹅在此繁衍生息。绿水交织、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的动人画卷尽收眼底。

此外,在近年来西流湖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中,结合书院北侧岛屿打造了京水春晓景点,再现石桥、水榭、景墙、碑亭、驿站。

同时,鸟类的栖息繁衍,见证了西流湖目前良好的生态环境状况。西流湖公园与周边绿地连通,营造迁徙鸟类生境空间,提升水质,提升昆虫、鸟类与动物栖息地的适应程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西流湖已经发现103种鸟类,涉及15个目,39个科。

西流湖的涅槃重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建设的缩影。郑州市园林局将把西流湖公园打造成郑州市西区的“西湖”“瘦西湖”,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优秀的生态公园、传承历史的文化公园、市民满意的精品公园。

记者 裴其娟 刘德华/文 马健/图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