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密市西大街街道御金湾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创新路径,精心培育“党建红”健步走队、“健康绿”广场舞队、“文化金”读书会、“银龄灰”太极队及“志愿蓝”电吹管队5支特色自组织队伍。通过“色彩赋能+居民自治”模式,5支队伍以鲜明的功能定位和蓬勃的治理活力,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推动社区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走出了一条全龄友好、活力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红色领航 健步走队构筑流动治理防线
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上,雪花山步道上便跃动起一抹亮眼的“党建红”——这支以党员为骨干的队伍,身着统一标识服装,每晚7点10分准时集结,在健步走过程中同步开展环境巡查、文明劝导和政策宣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潜移默化影响着辖区居民向上向善,累计劝导不文明行为200余人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35条。同时,结合重要节点举办“红色毅行”活动,通过重走“长征路”打卡、红色歌曲等形式,吸引党员、青少年等500余人次参与,让红色教育融入日常锻炼,成为社区红色文化的“移动传播站”。在“新密市全民健身月健步走交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队员杨阿姨表示:“我们既是健身者,更是治理参与者,每次锻炼都是一次与大家沟通的机会,红色队伍就要有红色担当。”
绿色律动 广场舞队舞出活力新场景
“健康绿”广场舞队以45~65岁中老年女性为核心,每日在社区活动室开展专业舞蹈训练,邀请舞蹈老师教授民族舞、健身舞等课程,涵盖《中国喜事》《最好的时代》等节奏感强的正能量曲目。每周末清晨,队伍齐聚雪花山广场开展“周末舞集会”,吸引周边居民自发参与,形成“晨练+展演”的特色模式。
队员们从基础步法逐步掌握队形编排、舞台表现等技巧,今年以来累计编排新舞20支,其中《芦花美》在郑州市全民时代广场舞大赛(新密市赛区)文艺展演中荣获三等奖。
金色书香 读书会搭建文化共享空间
午后3点的“书香小屋”,“文化金”读书会的书友们正围坐分享阅读心得。窗边的书架上,那些被阳光镀上金边的书本,与大家手中泛着墨香的典籍交相辉映。这支以中老年阅读爱好者为核心的队伍,专注于打造“无门槛、纯文化”的交流平台,每周开展读书座谈会、经典诵读会等活动,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养生等领域。
读书会书友们发起“亲子共读计划”,每周举办“小小朗读者”活动,带动40余组家庭参与,社区儿童平均阅读量提升30%。同时,为方便居民阅读,与社区共同开展“图书漂流角”活动,将选取第一批10个楼栋作为“漂流角”,根据居民需求定期更换读物,推动形成“楼道有书香、邻里共分享”的阅读氛围。
银龄生辉 太极队开创康养互助模式
每日清晨,雪花山广场上“银龄灰”太极队的队员们以行云流水之势展现太极之美。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队伍,以“太极养生+邻里互助”为特色,成为社区老年群体的健康守护者。每天开展太极教学,从基础套路到太极剑、太极扇逐步进阶,成员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8%;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太极养生课堂”,提供免费量血压、中医理疗等服务,惠及老年居民500余人次。
队员们还自发成立“健康守护小组”,对高龄、独居老人开展“晨练打卡式”探访,今年以来成功预警突发疾病3起;组建“银发智囊团”,为社区适老化改造提出建议9条,其中5条被纳入社区项目清单。
蓝色交响 电吹管队奏响公益艺术乐章
“志愿蓝”电吹管队由退休音乐爱好者自发组建,特邀专业志愿教师屈老师每周授课,为中老年居民提供零门槛乐器学习平台。队伍从零基础教学《小星星》起步,如今已能合奏《渴望》《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曲目,吸引居民群众参与100余人次。
课程之外,队员自发形成“每日晨练小组”,清晨在社区小花园练习乐器,吸引居民驻足围观并参与互动;每月举办“琴友茶话会”,分享演奏技巧与音乐故事,推动队伍从“教学主导”向“自治共学”转型;自发创作《御金湾邻里情》等本土曲目,将社区故事融入旋律,成为居民耳熟能详的“社区之歌”。
队长张老师感慨:“退休后最开心的事,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玩音乐,现在连邻居们都能跟着我们的曲子哼唱,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目前,西大街街道御金湾社区的5支队伍活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带动志愿服务时长增长50%,文化活动参与率从23%提升至65%,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格局。同时,通过自组织力量解决社区民生问题80余件,矛盾纠纷化解率有效提升,实现“小事不出队,大事不出社区”。
“五色”自组织队伍,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他们以色彩为标识,以兴趣为纽带,将居民从“治理受众”转变为“治理主角”,让每个年龄层都能在社区找到归属感与价值感。当红色的信仰、绿色的活力、金色的智慧、灰色的经验、蓝色的温暖交织共融,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 薛璐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李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