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联系平台认证过的公司,都会被电信诈骗,银行卡也被刑事冻结了。”冒先生忍不住叹气,这段糟糕的经历起始于3月10日,回忆起诈骗过程,冒先生形容“非常简单粗暴!”两个月的拉锯战下来,维权、报案,冒先生身心俱疲,被冻结的银行卡也仍在等待解封。

冒先生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定居于南京。他在小红书浏览过学术论文相关的话题,因大数据关联推广,他收到了小红书推送的一则商家信息,一个名为“惠良期刊发表咨询”的账户,显示可以提供学术论文的咨询服务。

点进主页后,他发现商家拥有2600多个点赞和评论,关注了600个用户,也有600个粉丝,冒先生认为其并不是“三无”账号,且是小红书认证过的企业专业号、拥有蓝V标识,应当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什么是小红书的企业专业号?

官方给出材料显示,在该平台认证需要支付600元认证审核费用、提供营业执照以及所申请认证的身份对应的资质文件,适合个体工商户/公司申请,认证成功后主页会展示蓝V标识……无粉丝情况下,可以直接在平台投放效果广告、进行薯条推广吸引流量……

平台推送账户竟是海外诈骗黑户

冒先生就是推广消息的受众之一,抱着试试的心态,他点开了对话框,置顶提示的一段信息让他稍稍放下了防备:【温馨提示】您已进入企业号咨询会话,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沟通等服务信息将被记录。

冒先生与海外诈骗账号聊天记录

“这个商家还拥有时刻在线的客服人员,晚上23点45分我发送消息,对方秒回消息,给我的感觉服务很周到,很正规。”冒先生回忆说。于是他在沟通后,添加了对方发来的企业微信二维码,用于报价与及时沟通进度。

第二天,冒先生将文章发给对方后,对方称要先缴纳1500元审稿费,考虑后他将这笔钱转了过去。一周后,对方称文章已经被杂志社的人看过,需要填写个人简历信息,并需再缴纳40%的费用,于是冒先生再次转去了6000元。未曾想,好消息没等到,却等来了一则糟心的消息。3月26日,他接到了来自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的电话,这才发现自己被骗。

冒先生被冻结的银行卡

“警察问我是否给这个账户转账过,并且告诉我说‘转过去的钱,实际上是汇入了专门的涉外网络电信诈骗的收钱黑户头’,钱肯定是没有了,其次因为对方账户是海外涉黑账户中高风险的账户,我名下的所有银行卡账户全部被刑事冻结。”冒先生说,随后,他接连收到了来自现居地以及银行卡开户地的96110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来电。当他想找到商家讨要说法时,对方却已经失联。

在小红书认证过的商家那里购买服务,怎么会一眨眼变成了涉外电信诈骗案子呢?冒先生很无奈,在办案民警的指导下,只好奔赴附近的派出所报案,否则会影响到他的整个金融征信,留下案底。

民警称钱被转移境外难以追回

4月2日,他收到了民警给予的正式立案回执。而同时,民警也告诉冒先生,因为收款账户是专业的涉外电信诈骗账户,钱早就被洗走转移到了境外,按照他们的办案经验,很难追回。因为发生了网络诈骗案件,作为考核代价,派出所社区民警被扣掉了绩效津贴和反诈安全奖金,这让冒先生很愧疚。

冒先生提供的立案告知单

而报案后很多天,他无意中发现,那个小红书诈骗商家“惠良期刊发表咨询”依然活跃,仍在发动态骗人。“事情到这里,我认为小红书也有责任。毕竟,从小红书上寻找的商家服务,直接跳到了涉外网络电信诈骗风险黑户去了,他们总要负点责任吧?”冒先生回忆说。

接到冒先生投诉电话之后,小红书在半天之内,就将涉诈的商户进行了封号处理,但对于他要求的保证金先行赔付客户的要求,则给予了明确的拒绝。在冒先生提供的录音中,小红书客服给出回复称:“平台不支持站外交易,如果说您这边已经报警了,有经济损失,那建议您和警方及时沟通。”

“客服询问是否和诈骗商家加过微信,我说当然加过。小红书客服回复说,‘脱离了小红书平台进行沟通,小红书也没有责任。’”冒先生解释说,在他看来,小红书平台的“消息”私聊功能,只有发图片、拍照、语音和分享小红书自己的笔记功能,哪怕想发一个文档文件都不行,而他的目的是在期刊发表文章,小红书的聊天功能并不方便使用。

小红书客服回应称没有赔付方案

为此,他决定去往离自己最近的小红书上海总部寻求帮助。

4月底,冒先生几番周折在小红书办公楼找到了接待客服,在说清楚自己来意后,接待人员让他去了几百米外的黄浦区马当路SOHO复兴广场C座的地下一层,那里是小红书的客户服务中心。

让他意外的是,月活跃用户高达3.5亿的小红书APP的客户服务中心非常简陋,只是一间面积10平米左右的玻璃小屋,外表没有任何标识。一个年轻的姑娘拿出一张客户登记表,登记了他的来访目的以及个人信息,随后就让冒先生回去等待消息。截至发稿,冒先生未收到来自小红书的任何电话。

小红书上海客户服务中心

为此,正观新闻记者多次致电小红书官方客服。一位客服人员表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走平台交易,小红书对于类似事件没有赔付方案。”记者随后追问,通过平台推送的企业账号联系咨询产生了诈骗,平台方是否可以帮助解冻银行卡或提供补偿,客服回应称“没有办法,很抱歉。”对于企业号开通问题,一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开通企业号收费600元,随后每年认证一次即可,没有其他佣金费用。

小红书站外导流诈骗比例高达95%

无独有偶,早在今年3月10日,在冒先生点开诈骗账户推送消息的同一天,小红书举办了反诈治理开放日,公布了2024年平台反诈治理成果:平台全年共处置涉诈违规账号492万个,主动拦截94.3%的诈骗行为,诈骗举报量下降60%。

小红书反诈治理负责人苍连说:“平台用户对诈骗单日举报量,2024年底比年初减少了60%,呈现显著下降。”

苍连还举例说明了站外导流难追踪的问题。据苍连介绍,诈骗行为在平台内通常伪装成正常笔记和交流内容,不触及诈骗核心环节的诱导转账或资金流转,诈骗特征不明显,平台辨别存在困难;诈骗者往往将用户引导至第三方平台实施进一步诈骗活动,这一比例高达95%,导致难以实现有效追踪。

此外,中国犯罪学会副会长兼信息犯罪防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法学教授皮勇曾公开介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关键,是在犯罪形成过程中及时阻断犯罪的发展,这需要网络用户积极主动地接受反诈警示教育、使用公安机关反诈APP寻求帮助、事前与亲友充分商量,克服恐惧、贪婪、痴迷等心理。“网络用户在网络空间生活工作中,要时时绷紧防范诈骗的心弦。”

律师称平台广告推广帖应尽更高义务

对此,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到河南有章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兴兴,他认为,小红书上申请拥有蓝V标识的账号,需要经过小红书平台认证、材料合法齐备才可以开通。若平台未核实认证主体的真实资质(如营业执照、授权文件),导致诈骗账号通过认证,平台需对审核失职承担责任。另外,平台需要对日常内容进行监管,如果平台未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诈骗行为,如关键词过滤、异常交易监测提示,可能被认定为未履行合理注意义务。

而对于具有广告内容的推广帖,平台应当尽到相较于日常帖更高的注意义务,确保推广帖内容合法合规。

如发生诈骗行为,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小红书平台需配合受害者及公安机关提供诈骗者身份信息、交易记录等证据,否则可能因妨碍司法面临处罚。

另外,如果小红书接到用户举报或系统检测到诈骗行为后,若未及时封号、删除链接或冻结资金,可能需对损失扩大部分担责。如平台已尽到上述义务,但用户通过小红书平台跳转到其他平台后发生被骗行为,追究小红书平台的责任在实践中较难被支持。

在诈骗发生后,警方因案件调查可能会要求银行进行司法冻结,为避免影响正常生活,受害人应当及时联系办案民警,说明自己是被害人而非共犯,账户中剩余资金与案件无关。并按照警方要求提交书面材料进行解冻。

社交媒体上的推广帖本质上是一种广告,对于广告内容,用户应当谨慎待之不可轻信,如脱离平台进入第三方软件或进行线下交易,应当要求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后再进行交易,而对于所谓声称“有关系、有渠道”的灰色服务、非法服务或交易,更要远离并及时举报,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统筹:石闯
编辑:古晨茜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