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郑州公安经侦部门准确把握公安机关护航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深耕“预防警务”,将打击犯罪防范风险的关口前移,积极推动防控处置体系建设,着力实现打击经济犯罪由被动向主动、由打击向预防的深刻转变,助力郑州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郑州公安经侦部门共立办经济案件260余起,起诉290人,挽回经济损失2亿余元,各项战果稳居全省公安机关第一,全国3个省市公安机关来郑学习交流。
关口前移、主动上门 守牢风险防控“警戒线”
“作为中小企业,我们最希望公司能规范健康运行,但很多时候没有经验,也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就无从下手,不知企业内部风险从何防起、如何预防?”5月9日,郑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入企宣讲活动时,多名企业负责人发出提问,这也是多数企业内部安全防控的共性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郑州公安经侦部门在实地走访基础上已经推出多项举措。“企业管理漏洞大都是由小问题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在走访中我们收集了企业存在的诸多共性小问题,结合易发多发案例分类整理出来,再反馈给企业查漏补缺。”郑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霍镇源介绍说,为织密企业内部安全防护网,他们结合企业类型,围绕员工舞弊、网络安全、税收缴纳等风险点,编写企业内部风险防控建议书等,帮助企业建立起一道内部“防火墙”。
据介绍,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多发,为防范风险,郑州公安经侦部门转变思路,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坚决守牢风险防范“警戒线”。工作中,全市经侦战线依托“一村(格)一警”社区警务机制,“网格+警格”整体联动合成作战,从警情、案件线索等多维度出发,对全市风险隐患多发区域进行滚动查、重点盯、定点清。对内加强各警种、派出所协调联动,对外强化与市场监管、金融、税务等职能部门协作联动,全方位调动防范力量。
同时,做实防控基础,对全市重点楼宇及复杂公共场所常态化开展“扫楼”行动,通过线上线下排查同步开展风险排查,及时摸排消除隐患。2024年以来,郑州公安经侦部门在全市组织开展13轮次“扫楼”行动,为企业提供服务2.6万余家次,整改问题1472个。
“以前我是传销受害者,在民警教育下悬崖勒马,现在也加入到咱们的社区宣传小分队啦,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伙宣传,千万不能上当呀。”今年春节之后,郑州市金水区河务局社区的刘大妈每天都和社区的网格员一起走家串户,宣传各类安防常识。这是经侦部门依托“枫桥经验”充分发动群众布建人防队伍的一个举措。他们发挥网格员队伍优势,组建由社区民警、网格员、楼宇物业、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的专业小分队,实现点对点答疑解惑、宣传说教。此外,他们定期组织民辅警深入到重点企业单位、行业场所、乡村社区等开展上门宣讲服务,两年来累计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2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数据赋能、精准预警 绘好线上线下“一张图”
“幸亏你们及时发现,要不然公司损失就大了!真的太感谢你们啦!”近日,某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来到郑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向办案民警表示感谢。原来,该公司发现员工胡某利用公司充值业务给一洗钱犯罪团伙搭建洗钱通道,遂报警。接报后,郑州公安经侦部门迅速介入,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后打掉一个涉及多省市的犯罪团伙。
防于未萌、禁于未发。郑州公安经侦部门深耕“预防警务”的同时,注重“智慧警务”的运用,突出数据赋能,做到精准预警。“随着新兴犯罪手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办案思路和打防手段也在与时俱进、快速升级,尤其是借助信息化发展的东风,全方位提升打防管控能力,全力守好企业和群众的钱袋子。”郑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商贸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王向前介绍说,近年来他们借助“智慧警务”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构建涉众犯罪预警防控体系,不断提升精准预警和防范处置能力。
实战中,他们坚持精准化预警,构建线上“一张图”,同时以市场监管、税务等行业主管部门资源和市局巡逻防控网络为主打造线下“一张图”。有了线上线下“一张图”,民警在图上对科技类、金融类、投资类、资产管理类等重点公司企业分类标注,并通过线下实地走访,精准核查企业状态,建立风险数据信息动态更新、研判、预警、通报机制,及时向行业监管部门推送预警信息,确保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为帮助企业填补漏洞,他们梳理出企业应当防范的刑事犯罪风险点,从法律规定、量刑标准、案例解读、防范提示等维度入手,制定出台了企业刑事风险防范指引,方便企业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刑事犯罪风险,及时“避雷”“止损”“防蛀”。
自2024年以来,郑州公安经侦部门通过科技+数据、系统+人工,先后清理清退“空壳”公司300余家,消除风险隐患一千余处。
以打促治、强化机制 拧紧经济发展“安全阀”
“不管传销花样如何变换,只要记住凡是让缴纳入门费、拉人头发展下线、承诺获取高额利益的投资都要坚决拒绝,谨防上当受骗!”在“5.15”经侦宣传日前夕,金水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冯光炜在介绍一起传销案件时对现场群众着重强调。
在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中,郑州公安经侦部门始终聚焦公安机关主责主业,以深化推进“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不断优化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机制措施,持续开展打击处置非法集资、传销犯罪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动进攻、高压严打态势,拧紧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阀”。
“这一类犯罪涉及范围广、人员多、社会影响大,很多受骗群众是拿着一辈子的血汗钱去进行所谓的投资。”金水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孟振华介绍说,近年来经侦部门重点围绕民生领域和社会危害大、影响范围广的突出犯罪,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最大限度为受损群体挽回经济损失。近5年来,全市累计办理非法集资、传销、涉众型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案件近200起,打击处理450余人,有效遏制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增长势头。
霍镇源介绍说,针对大要案,他们建立大案专项攻坚机制,对重点、重大疑难案件,全局统筹成立专案专项攻坚,高质高效推动案件快侦快办。同时,建立检法提前介入机制,重大疑难案件在案件定性、侦查取证、采取措施、报捕起诉等关键环节,邀请同级检察机关及人民法院提前介入,进一步加强对案件办理的全流程监督和指导。
“郑州这几年不仅生活环境好了,治安环境和投资环境也非常好,让我们这些外地的客商感到心里很踏实很有安全感。”在郑经商多年的福建籍商人郑先生说。
实践出真知。一路走来,郑州公安经侦部门边摸索边总结,边创新方法边形成机制,始终保持着对经济犯罪的高纬度打击态势,也始终为优化省会郑州的营商环境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正观新闻记者 刘德华 张玉东 通讯员 王洪岩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