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河南省人民医院周边通行不畅的难题,近日郑州交警一支队对该区域开展细致排查,找准问题症结,采取拓宽车道、迁移公交站牌、加强巡逻值守、查处违法停车交通乱象、规划增加非机动车停车区等措施,有效解决交通秩序乱象,使河南省人民医院周边通行状况得到有效提升。

交警会诊省医周边不畅症结

河南省人民医院作为全省医疗资源最权威的医院之一,就诊人数众多,就医、护理、探望以及日常出行的人流车流交织,加之周边停车位紧张,部分机动车、非机动车等乱停放,导致周边道路通行不畅,交通压力巨大,市民群众经常报警求助。

郑州交警虽经常在周边进行治理,但效果不明显。今年,郑州交警在全市开展城区交通秩序治理大提升行动,交警一支队借这次城区交通秩序治理提升的契机,下大力气排查整改,消除省医周边通行不畅的顽疾。

交警一支队派出多路人马奔赴河南省人民医院周边道路,排查造成通行不畅的原因。发现省医周边交通出行规律:每周一到周三9:00至11:30、14:30至17:00专家坐诊时间段内,人流车流量特别大;周四周五就诊人数大幅减少,人流车流量相应减少很多;周六周日就诊人数很少,交通流量趋于正常。

同时还发现,医院北门的黄河路作为主干道,存在车道失衡情况:医院北门黄河路西向东方向仅2排车道,东向西方向为3排车道,日常西向东方向车辆在行驶到医院北门时,易形成“卡脖效应”,高峰时段易造成拥堵。同时从医院北门驶入黄河路的个别车辆横跨多车道西行,与主干道车流形成 “对冲”,影响通行效率的同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部分就医、送医或探访机动车占据车道违法停放,周边行人、非机动车随意穿行道路严重,造成教育秩序混乱。周边停车矛盾突出,经调研,医院周边停放的非机动车有70%为病患车辆,因非机动车停车位缺失,造成部分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违规停放,加剧 “肠梗阻” 效应。

“组合拳”定点治理见成效

发现造成通行不畅的原因后,交警一支队精准施策,采取5项措施化解通行不畅难题。

一是微创渠化增加车道。经协调规划、市政、园林、绿化等多部门,施工车道扩容,将医院北门黄河路西向东方向的机动车车道增至 3 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二是采取物理隔离。加装中央护栏阻断机动车、电动车、非机动车违规调头变道,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是挪移公交站牌。为缓解省医北门黄河路上的交通压力,减少医院进出车辆与省医北门公交站公交车进出站互相交汇的影响,经过与公交公司协商,将河南省人民医院门口公交站点移至经三路黄河路西侧,为医院救护车进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医院门前机动车汇聚和拥堵减少,减少了行车阻碍,提高了通行效率。

四是科学用警,动静态管控。结合省医周边出行规律,在省医东侧经二路与黄河路路口,设置非机动车行人秩序整治岗,开展非机动车和行人专项整治,严管动态交通秩序。同时派出民警在省医周边其他路段定点值守,不间断派出铁骑巡逻,对乱停放车辆实时劝离。

五是规划增加非机动车停车区,确保有序停放。协调辖区办事处在医院南门西侧,纬五路(经二路至经一路)段道路两侧,规划新的非机动车停车区,满足非机动车有序停放。联合医院制定新规,通过内部通告,实施“分区停放”,将新规划的较远非机动车停车区划定为医护人员停放区,确保病患车辆 “近停无忧”。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目前河南省人民医院周边道路通行秩序得到很大改观,机动车、电动车乱停放情况得到好转,周边道路通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正观新闻记者 张玉东/文/图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