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29万人的游客身影在阜民里的街区上流连,创造了1459万的旅游收入,为管城区全区旅游市场贡献了将近五分之一的客流成绩。
作为郑州曾经的最大规模连片棚户区,阜民里已然从一个“城市的隐秘角落”成功蝶变为“郑州新兴顶流打卡点”。
但“打卡”是个微妙的词汇,它是流量时代的闪耀勋章,也可能是景区运营的符号茧房。
对于阜民里来说,制造热闹已是过去的课题,让街区长出生命力才是现在的重要课题。老城墙、红砖房、木窗铁门,都不满足于当背景板,开始了一场从“打卡”到“对话”的深度体验重建。
在阜民里“五一花漾艺术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野心蓬勃的城市更新项目,正在打造新的吸引力法则。
阜民里是“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的最佳诠释。每一次到阜民里,总会发现新变化。新的街区开放,新的店铺开业,新的活动开办,一切新的东西在千年商都城墙下、在上个世纪的砖瓦街区里不断生长着。
这一过程本身就像是郑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缩影,旧的东西很旧,新的东西很新,而探求与发展从未停歇,历史与未来交织于当下此刻。
而这才是阜民里最本质的场域独特性,也是阜民里最动人的意义所在。刚刚在五一期间开业的“见山庭”,最大可能保留了老房子的裸露肌理,但在建筑内部,却是竹木葳蕤、灯色温柔、茶烟缭绕、书香弥漫、艺术在展……它是阜民里的代表案例之一,是让人禁不住感慨与沉思的所在。
对于年轻群体来说,看展无疑是最流行的社交货币,不管是何种属性的商业体,都在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期待。我们观察到阜民里的展厅在不断扩充,更新更大的展馆,承载着更多更有分量的展览,也给郑州本地人越来越多的持续到访理由。
这个五一期间,“时空图层”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设计展、“生物重生”克里斯自然艺术展等高端艺术展览等,吸引大量青年及家庭游客。前者以央美十年馆藏毕业作品为核心,通过商代遗址与当代艺术的时空对话,展现文化传承与青年创新的交融。后者则是世界自然艺术大师克里斯托弗·马利的标本世界,将人们引入炫彩非凡的自然谧境之中。
何谓“老郑州+新青年”?那就是在阜民里既有咖啡喝,也有烩面吃。
在地文化传承与城市记忆活化,需要深度挖掘、自然融入、不断创新和现代转化,由此才能真正触动大众的深层情感。
当老中青三代豫剧大师,身着戏服走过阜民里街区,咿呀明快的唱腔直达游客耳中,传统戏剧就这样从舞台到街头,给听惯了抖音神曲的年轻人来了一波震撼。但听戏更是周边社区老百姓的爱好,为此,才有了阜民里的“小梅花广场”与常态演出。
豫剧演出、华服巡游、街头快闪,在豫剧艺术潮流周之中,还有呈现河南本土非遗手作的巷口印象市集。市集整体采用“一轴三区”布局,以非遗活态传承为主轴,依照工艺门类划分三大主题体验区并配置互动模块,构建出“可观赏、可把玩、可参与”的非遗体验场景。游客可试戴发簪、把玩汝瓷、赏鉴核雕,在探索、体验与对话中了解传统文化。
五一期间,2025MSR海上丝路国际时尚周在阜民里盛大开展,囊括职模大赛、少儿秀场、品牌发布、颁奖盛典等等 29 场活动。古老的商都城墙脚下的视觉盛宴,诠释了时尚文化与古老文明的深度交融,而光鲜亮丽潮人涌动之间,关于时尚产业的未来探讨和服装产业集群的落地扎根也在悄然发生。
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确定入驻,阜民门工业风精酿吧即将开业……从历史到怀旧情绪再到时尚潮流,从人流到消费流再到投资流,当城市更新与时尚消费双向奔赴,一个既土又潮且具备可持续生命力的城市更新共生样本正在形成中。不同视角下所窥见的阜民里,有着同一种昂扬生长的姿态。
5天29万人的五一假期人流成绩,是已完结的数据故事。故事背后是阜民里在反复尝试与验证之中所形成的一套吸引力法则。以文化为内核、以更新为手段、以融合为路径,它不仅重塑了老城区的空间价值,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文旅发展模式。
(来源:建中商城文旅)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