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将正式施行,其中一些新规如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不再需要户口簿等成为舆论焦点。很多网友表示“幸福的门槛又低了一点”,也有人对可能产生的种种风险表示担忧。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新条例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个人责任、家庭关系乃至现代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做减法:简化程序顺应时代需求

“搁前些年,回老家领证得请假两三天,现在家门口就能办。”4月29日,在甘肃兰州工作的吕伟(化名)在电话中对记者说。老家在周口的吕伟,计划近期和同在兰州的女友领证结婚。新条例公布后,他直言赶上了好时候,“而且也不用户口簿,携带身份证并签署无配偶及与对方无近亲关系的书面声明就能办结婚证了,确实很方便!”

“无论漂泊何处,你都能在那里安家”——网友的评论,映射出时代的呼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国内“人户分离”人口近5亿,年轻人异地工作、跨省婚恋已成为常态。曾经,不少人为了回户籍地登记结婚而跨省奔波,为“回谁的老家”而争执并耗费不菲的路费。婚姻登记的程序简化,无疑顺应了人口流动时代的需求。

此前,我国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跨省通办”试点工作。作为试点省份之一,我省自2023年6月1日起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跨省通办”结婚登记52226对,比2023年增加了18842对;其中,郑州市“跨省通办”结婚登记24911对,约占全省的47.7%。

“新条例意味着为异地就业者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婚姻登记服务,标志着我国婚姻登记制度进入了一个更加便民、高效的新阶段,折射出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型,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郑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李政说。

做加法:从“登记窗口”到“幸福课堂”

不过,也有一些家长担忧新条例弱化了家庭监督,“年轻人闪婚闪离的现象会不会越来越多?”

据了解,新条例虽然简化了婚姻登记程序,但“鼓励当事人邀请双方父母等参加颁证仪式”,还增加了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工作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建设。

“婚姻登记机关不仅仅是办事窗口,还要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引导大众减少冲动结婚和草率离婚。”4月30日,在平顶山市首个公园式婚姻登记场所——湛河区河滨公园婚姻登记服务点,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武梦杰向记者表示。

该服务点距离公园南入口不远,室内设有候登区、登记区等功能区。“附近交通便利,风景也不错。今年2月14日启用以来,这里已吸引不少新人前来办理结婚登记并拍照打卡。”武梦杰介绍。

“揭牌当天,该服务点还举办了第三期婚姻课堂,邀请专家讲解婚育知识、宣传文明新风。”平顶山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相关负责人贾真真介绍,该市去年启动“新婚学校”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试点10个,开展婚姻课堂20余次,2400余人受益。

目前,我省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已实现婚姻家庭辅导室全覆盖。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推动下,各地还纷纷采取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举措,引入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为当事人提供辅导服务。

一位大学教授表示,真正影响婚姻稳定性的是情感基础、责任意识等因素,教育引导的效果远远胜过“扣留户口簿”等形式上的管控。

做乘法:防范风险需多维发力

当然,程序简化的背后,也确有一些风险不可忽视。比如一些独居老人由于认知能力下降、社交范围有限等原因,屡屡成为职业骗婚者的目标。“保姆变配偶分走老人财产”“超高龄老人被骗支付彩礼”等案例,不时见诸报端。在过去,子女可通过保管户口簿进行防范,如今老人仅凭身份证也可登记结婚,家人的知情权在某种程度上被架空。

“子女需提高警惕,主动介入相关风险防范。”一位律师根据多年从业经验向记者表示,许多老人被骗的根源在于家人疏于陪伴、情感空虚,关爱才是最好的防火墙。

此外,新条例明确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规划、完善全国婚姻基础信息库,会同有关单位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并要求婚姻登记机关做好联网核对工作。而在走访中,一些婚姻登记机关的从业者向记者反映,我国不断升级全国婚姻登记信息系统,并通过实时数据共享、人脸识别等技术大大提升了跨区域登记的真实性与安全性,但一些风险点依然存在。

“在现实操作中,对当事人婚姻状况的核验具有复杂性,须注意防范重婚等风险。”一位从业者介绍,部分地区建档时间较晚、数据不全,一些结过婚的老年人无档可查;一些婚姻档案建立于我国推行居民身份证制度之前,缺少身份证号等信息;部分一代身份证升级为二代身份证时,证件上的信息出现变化;一些人早年在乡镇办理婚姻登记期间,纸质手写的材料上存在同音字、出生日期等方面的错误。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都可能造成现有身份信息无法反馈出当事人婚姻状况,为核验带来挑战。

也因此,近来一些城市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数据交叉比对、完善历史档案等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异常数据清洗,为“全国通办”提供更为完善的支撑。

“新条例为防范风险、守护幸福带来了新考验。”业内专家表示,唯有法律、技术、文化、家庭和相关部门等多维度发力,兼顾效率与安全,才能让婚姻自由真正成为通往幸福的桥梁而非放任风险的起点。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