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是遥远而神秘的所在,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感,别说游客,当地居民恐怕都是“走过路过没进去过”。当政府食堂打开大门,欢迎游客来尝鲜,摆出的是“掏出家底”的姿态,拿出的是热气腾腾的行动,神秘感消弭,亲切感顿生,距离感没了,认同感倍增,让游客打从心里觉得“来了就是自家人”。
政府机关食堂里飘出的饭菜香,也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待客之道。政府机关的“画风”,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公共服务水平,更是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机关食堂为了游客们,扑下身子,挽起袖子,精心准备特色餐饮服务,让游客不但吃得爽,更觉得被宠到了,不知不觉就提升了城市美誉度。游客们大快朵颐时拍下的照片,在社交平台收获的点赞,比任何宣传广告都更有说服力。口口相传中树立起的好口碑,将化作源源不断的客流,助力城市在激烈的文旅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句话说得好,要想抓住一个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社交媒体时代的文旅经济当然也深谙这一道理——长沙买臭豆腐排队的人,和看辛追夫人的一样长;柳州靠一碗“螺蛳粉”闻名神州,撬动百亿产业;多少人奔赴重庆,第一件事就是吃一顿正宗的火锅;一周过早不重样,成为无数人来到武汉的理由。
有时,味蕾的记忆比眼睛更持久,你或许会遗忘曾经惊艳自己的风景,却难以忘记让自己口水狂流的味道!将政府食堂变成游客餐桌,就是把准了文旅发展的脉搏,扎扎实实地展现地方美食的魅力,抓住了游客的胃,自然就抓住了他们的心,让“头回客”变“回头客”,让一时兴起的“流量”变成长长久久的“留量”。
香气扑鼻的美食抚慰了游客的奔忙,开放亲民的姿态也暖了所有群众的心。从拆墙透绿的政府大院,到节假日开放的机关停车场,再到如今飘香四溢的机关食堂,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开门办公”的探索从未停止,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如春风化雨,让“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可触可感。
期待这个“五一”过后,机关食堂开放的热潮,能够成为常态化惠民服务的起点和契机。在假日之外,机关食堂能否定期向本地居民开放?非旅游城市能否借鉴经验,让机关食堂成为社区邻里的“共享厨房”?当执政为民的热忱不再局限于“小长假”,当开放治理的智慧渗透进日常点滴,机关食堂餐盘里的美食,或许会成为政民相亲的纽带,酝酿出更加鲜香动人的幸福味道。
(原题为《多地“五一”开放政府食堂,抓住游客的胃,暖了民众的心》作者 屈旌 来源 极目新闻)
编辑:陈若松
二审:陈若松
三审:王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