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媒体报道,五一假期临近,直播间“999元双人游全国”旅游卡火热售卖,但四川成都的黄女士却陷入维权困境。去年底,她通过直播平台购买了旅游预付卡,在申请退款时遇到了店铺消失、保证金清零的窘境。
以黄女士买卡的“国旅悦览行”为例,商家实为辽宁沈阳个体工商户“炎咏艾商行”,经营范围为百货零售,并无旅游资质。去年12月1日注册,不足10天便上线直播,吸引67人下单,总金额超6万元。
仅从售卡的设计看,不能不说,打得一手好算盘!商家承诺“双人游两次、三年内随时退”,也就是说,卡的有效期长达3年,而这样的低价游对消费者来说也很有吸引力。然而,据业内人士披露,999元双人游“连成本都不够”,本质上就是线下转线上的“KB团”(亏本团)。出让的低价最终还是会从消费者身上找补回来。而商家的赢利点,主要在卖卡以及赚取地接社“人头费”,即把买卡的消费者再倒卖给旅行社,收取人头返佣。
如此恣意操弄,不仅涉嫌欺骗消费者,也败坏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尽管黄女士在维权之后收到了退款。但据调查,她的经历并非个案,由此引发的消费纠纷今年起频频被曝光。这中间,商家“挂羊头卖狗肉”地滥用标题、商品类目混淆监管视听,收到货款后便将商品下架跑路,难道平台真就束手无策,只能放任大批消费者上当吗?
商家“钻空子”的做法令人愤怒,但类似骗局能够得逞,仍与平台有着撕扯不清的关系。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正规旅行社入驻要缴纳20万保证金,审核周期也长,但这些商家以“个体工商户”的身份入住,只需缴纳1万元保证金,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进行“揽客-被封号-重新起号”的循环。
讨论及此,监管的问题已经暴露得非常明显。而有针对性地出台措施,进行查漏补缺,对于平台来说,也不该是一件难事。强化对商家资质和所售卖商品内容的持续性审核监督也好,在直播间设置醒目提示让消费者不至于一时“上头”冲动消费也好,均属于未雨绸缪或亡羊补牢的必要之举。
还有,监管部门也应循着线下低价团的脉络,延伸监管触角,分别明确旅行社和预付卡销售的权责,并严格监管线下的旅游消费。毕竟,即便线上商家会跑路,但总会留下痕迹,完全可以线下查办。
从长远趋势看,旅游消费走向线上,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有关各方,尽快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商家的经营范围,明确消费者与商家的责任义务,以免出现责权脱钩情形,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败坏地方旅游形象。
面对时刻变化的新市场,平台与监管部门更要主动作为、共同努力,适应从线下到线上的监管转型。不能总是消费者承担了所有,也不要总是一出事,就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消费者的眼睛当然也可以用来明辨是非、避免上当受骗,但更应该用来欣赏大好河山、无限风光。
眼下,五一假期将至,各地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招徕游客,这是一个释放旅游潜能的风口,也是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的契机。有必要提示的是,有关部门有必要尽早对“预付旅游卡”这一灰产投以关注,及时将旅游市场扶正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原题为《“999元旅游卡”退卡难,又是消费者承担所有?》 作者 龙之朱 来源 光明日报)
统筹:陈若松
编辑:左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