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4月15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涉旅典型案例。其中,王某某在网上发布古城“诈骗一条街”被行政拘留引发热议。

案例显示,2025年3月10日,王某某为博取网络流量,在大理古城使用手机拍摄短视频并在视频内自述“欢迎来到我们诈骗一条街”,然后配文“大理诈骗哥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诈骗一条街,骗不完,根本骗不完”等夸张标题和内容发布到网上。大理市公安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第四项、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对王某某寻衅滋事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拘留十二日,并处罚款人民币伍佰元整的处罚。

一句“骗不完”,换来十二天拘留,这件事有人为王某某喊冤,认为警方小题大做;也有人为自己担心,害怕被骗维权会受到阻挠。但就事论事,旅游遭遇诈骗,肯定应该投诉举报、积极维权,以大的声量表达自己的诉求。过程中就算情绪激动,言辞过激一点,相信也能够理解。

如果游客真的在受骗了,那么他的权益理应受到保护。然而,如果某人的动机本就不纯,想要靠毁坏古城声誉来博取网络流量,靠假装揭露诈骗来寻衅滋事,那么,法律也不会轻饶。

案例提到,王某某为博取网络流量。也就是说,他的行为并非出于维权目的。这样看来,处理王某某不是为了打压不同声音,也不是阻挠消费者吐槽维权,而是坚决打击虚构事实、恶意抹黑,维护市场秩序,维护古城声誉。

现如今,网络舆论的影响很大,有的会推动问题解决,有的则会引发更多问题,需要正向引导来清晰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合理维权是对的,哗众取宠是不对的;自觉监督是对的,寻衅滋事是不对的。

争议背后是人们对文旅有序发展的期待。值得肯定的是,当地主动披露了一批涉旅负面典型,例如食品店拿猪肉假冒牛肉卖、个体户宣称铜器有治病功效、导游胁迫游客消费等,其目的,正是为了塑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体验。法律底线要守得牢,行业秩序要立得稳,文明素养要跟得上,这三股绳拧紧了,才能建立“畅游一条街”。

说到底,男子造谣被行拘不冤,无端受牵连、诚信经营的商家才冤。“诈骗一条街”的谎言,是在砸很多人的谋生饭碗,而真正该被“砸饭碗”的,恰恰是这些为流量失原则的人。(正观评论员 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