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日前对外发布,其中提到要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水平,增加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来源。
引导优质外资长期投资上市公司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提到,要抓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落实,制定发布实施战略投资的操作指引,加大对上市公司、境外基金和投资机构等的宣介力度,引导更多优质外资长期投资我国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动方案》对于扩大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行动方案》一方面更加注重一级市场的开放,取消了目前外资在国内的部分准入限制,允许外资有序进入我国逐步开放的行业,这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活力,从基本面上改善资本市场的长期活力。”浙商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林成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另一方面,该方案也为外资进入我国二级市场打通了渠道。目前,外资A股的持股占比相对较低,提高外资持有A股比例,有助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与全球市场的接轨程度。
“上述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来参与。外资的进入不仅能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还能提升市场的规范化水平,帮助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全球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表示,同时这也能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更好地定位,提高透明度和国际竞争力。
付立春表示,《行动方案》提出,“引导更多优质外资长期投资我国上市公司”。未来有望吸引更多外资长线稳定资金,减少市场短期波动,有助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此外,外资的长期投资不仅能稳定市场,还能为国内公司提供更多的技术、资源和管理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林成炜也表示,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外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配置型资金,注重长期持有;另一类是对冲基金,资金流动较快。显然,配置型资金对我国资本市场更具重要意义,其配置比例的提高,反映出外资对我国中长期发展的信心正在提升。此外,近期我国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产业取得了超预期的突破。春节以后,海外投资者纷纷讨论中国资产重估的逻辑。在此时间窗口推出《行动方案》,能够形成共振效应,更好地吸引中长期外资流入,提升A股中外国投资者的占比。
此外,对于《行动方案》中提到的修订《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优化外资并购规则和交易程序,付立春表示,这意味着外资并购未来或迎来更加清晰、透明的规则体系,交易流程也将更为高效便捷。这不仅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也为并购市场的活跃注入了新的动力。市场竞争或有所加剧,但同时也将带来丰富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对于推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举措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建设意义重大,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增强竞争力,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推动资本市场的制度完善。引导优质外资长期投资我国上市公司也能够增加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来源,提高市场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推动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和多元化发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田利辉表示,《行动方案》中提到的各项措施旨在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吸引外资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然而,在享受开放红利的同时,如何有效管理和化解潜在的风险也是企业和监管机构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外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近年来,证监会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拓宽境外上市渠道,鼓励和支持更多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展业。
去年11月,商务部、证监会等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4年12月2日起施行。《办法》进一步拓宽外资投资证券市场渠道,发挥战略投资渠道引资潜力,鼓励外资开展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外国投资者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发行新股、协议转让、要约收购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并中长期持有上市公司A股股份的行为,适用本《办法》。《办法》明确,允许外国自然人实施战略投资,放宽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要求,增加允许外国投资者以要约收购方式实施战略投资,以定向发行、要约收购方式实施战略投资的,允许以境外非上市公司股份作为支付对价,同时适当降低持股比例和持股锁定期要求。
在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方面,证监会日前召开的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则提到,要加快改革开放,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充分研究借鉴境外市场有益实践,增强A股市场竞争力、吸引力。
证监会主席吴清则在去年召开的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外资机构座谈会上表示,正在研究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一揽子举措。证监会将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法从严加强监管和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
在近日上交所召开的外资机构座谈会上,外资机构普遍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传递出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配合新“国九条”出台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和资本市场稳步前行充满信心、长期看好。特别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释放了加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有效改善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提振境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信心。
从外资机构持仓情况来看,在互联互通方面,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自开通以来,互联互通机制下北向流入资金规模累计达到了1.76万亿元人民币。从QFII的持仓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QFII共出现在76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有87股获QFII持仓过亿。其中持仓市值最大的是宁波银行,达到320.21亿元,南京银行紧随其后,持仓市值达186.39亿元。76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25家公司获得增持,占比29.61%,其中共有8只个股在三季度获QFII增持超千万股。整体来看,电子信息、公用事业、大消费、多元金融、医药等方向是QFII三季度加仓的重点方向。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也正加大在中国的业务布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富达等25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花旗银行等5家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桥水等35家外商独资或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整体来看,近期外资对于中国资产价格也越发乐观。摩根士丹利策略团队近日在报告中表示,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助推下,中国股市将迎来更为可持续的上涨。高盛则预计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会使得中国公司的每股收益在未来十年每年提高2.5%。美国银行在最新的全球基金经理月度调查中指出,受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 Seek崛起等利好因素的带动,购买中国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的理由正在改善,或许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回归。该行指出,对中国股票的看法可能正在从“可交易”转变为“可投资”,这将是心态和资金流向的重大转变。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李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