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编
守护公正 担当使命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编
2月8日,在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郑州市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张道伟向大会作检察院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主要工作和成果,并对今年工作作出安排。
2024年成绩单
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43469件,88起案件入选全国、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53个集体、61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表扬。
亮点一:在擦亮底色中锻造忠诚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向市委和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37次,认真抓好市委专项巡察问题整改,自觉接受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督查巡查,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业务”打造优质“检察产品”,8个融合品牌被省检察院评为“十佳”或“优秀”品牌。认真履行反腐败斗争政治责任,深化监检衔接,以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正剑”为牵引,起诉职务犯罪233人。
坚决守护“国防绿”“英烈红”。开辟涉军、涉英烈案件“绿色通道”,助力倡树“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价值导向。持续强化军地协作,金水区检察院与郑州军事检察院设立“军地检察为军服务工作站”。
亮点二:在融入大局中担当使命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该严则严”,批捕8074人,起诉17702人;依法“当宽则宽”,不批捕4351人,不起诉3358人。坚决维护经济安全,严厉打击走私犯罪,起诉24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477万余元;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等犯罪295人,同步审查洗钱犯罪线索644人,起诉17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恶犯罪110人;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起诉1866人,金水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追诉漏犯171名,追赃挽损4600余万元,新郑市、新密市、二七区等检察院依法从严从快办理涉缅北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案,起诉425人。
聚力服务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助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办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86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162人,办理涉环境资源公益诉讼案件144件,荥阳、惠济等检察院建立机制凝聚保护合力。服务郑州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探索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08人;管城区检察院办案中促推某蝶阀企业注册商标由1个增至22个;航空港区检察院被最高检确立为知识产权办案联系点。
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办理涉企案件797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215人,推动清理“空壳公司”125家,督促清理涉企“挂案”22件,监督纠正解除违法“查扣冻”企业财产700余万元,荥阳市检察院帮助2183家企业退出信用“黑名单”。深入开展“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依法严惩利用网络造谣敲诈企业等犯罪,起诉148人。
立足办案助推社会综合治理。结合办案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24件,采纳率100%,其中5份在全省检察建议评选中获奖,推动从个案办理“治标”向类案监督“治本”跃升;自贸区检察院结合办案制发检察建议,促进辖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和校车安全治理。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办理来信4036件,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和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均达100%。
亮点三:在回应关切中践行初心
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办理各类涉民生案件3127件。聚焦食药安全,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180人,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71件,上街区检察院促成了健康证规范办理,高新区检察院推动了全省医用氧生产专项检查。聚焦医保基金安全,办理相关案件50件。聚焦生产安全,起诉相关犯罪87人;全市检察机关围绕高层电梯安全、消防登高面等开展专项监督,督促消除安全隐患2622处,中牟县检察院办理的电动车充电价格监督案,既让群众受益,又消除安全隐患。
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从严惩治、依法起诉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774人。中原区检察院办案中破解“共同事实抚养家庭”监护难题,入选最高检、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对217名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一站式”开展询问、身体检查、心理疏导,最大程度减少二次伤害。两级检察院223名院领导及干警受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送法进校园”等268场次,受教育师生10万余人。
强化特殊群体司法保护。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起诉骗老欺老虐老犯罪36人。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犯罪,起诉443人;在妇女就业歧视、生育津贴发放、母婴室建设规范等方面开展公益诉讼监督。聚焦残疾人生活障碍难题开展专项活动,督促医疗机构整改无障碍设施200余处。促进做实根治冬季欠薪专项行动,帮助91名农民工追回欠薪461万元。加大对涉案困难群众多元救济力度,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366.8万元。
亮点四:在监督办案中守护公正
持续优化刑事检察工作。监督立案252件、撤案237件,纠正漏捕漏诉756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2989件,采纳率97.4%;加强刑事审判监督,书面纠正刑事审判活动违法48件,采纳率81.6%;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依法提出抗诉39件,采纳率90%。不断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对辖区内6所监狱、7个看守所、15个社区矫正机构实现巡回检察全覆盖;监督纠正不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145人。立案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12件17人,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
精准推进民事检察工作。办理各类民事监督案件1497件,对民事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提请抗诉和发出再审检察建议228件,对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293件,办理的一起涉企执行监督案,协同法院为企业挽回损失2500余万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虚假诉讼防范、发现、追究和制裁机制,监督纠正“虚假诉讼”65件。
有效做实行政检察工作。监督纠正审判程序和执行违法220件,同步监督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27件。围绕卫生健康、营商环境等社会关切问题,发出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检察建议90件,推动相关行政处罚有效执行。推动相关部门依法对481名被不起诉人给予行政处罚,避免“一放了之”“不刑不罚”。
着力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突出抓好“4+11”公益诉讼法定领域办案工作,立案580件,磋商、制发检察建议或公告410件,绝大多数公益损害问题在审前得到解决。市检察院督促整治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场所安全隐患案,被最高检公益诉讼研究基地评为“十大精品案例”。开展“天地之中 黄帝故里 功夫郑州”公益护航行动,加大对“河阴石榴”名优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督促整治旅游市场违法行为,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巩义市检察院办理的北宋皇陵文物保护案,助推七帝八陵遗址公园建设。
亮点五:在蓄势聚力中砥砺前行
人才强检提升队伍素能。21名干警在最高检和省检察院业务竞赛中获评“标兵”“能手”。金水区检察院“金育良才”、登封市检察院“青训360”人才建设品牌分获全国检察机关特色品牌和全省检察机关高质效检察管理“十佳典型案例”。
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27个,其中8个被最高检在全国推广。11个基层检察院在全国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应用活动中进入前100名。两级检察院应用模型批量筛查线索5099条,监督成案2534件,比2023年增加了8倍,新郑市检察院应用模型督促追缴耕地占用税1456万元。
固本强基确保行稳致远。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完成3批次68名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的交流、调整、选任,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对2个基层检察院开展政治督察,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问题30个,以“政治体检”助力基层检察院夯实发展根基。
亮点六:在践行民主中改进提升
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两级检察院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52次,高标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4件,代表委员满意率100%。积极参与“三官一员”进站点活动,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604人次,努力把代表委员的智力成果,转化为检察为民的实践成果。
规范接受履职制约监督。自觉接受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检查,与其他政法机关建立会商机制,接待服务律师1100余人次,办理阻碍律师行使执业权利案件15件,以市委政法委有力领导、公检法司相互制约和检律良性互动促进司法公正。
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邀请听证员、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检察听证、检察开放日、听庭评议、案件评查等活动3923人次,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听证员、“益心为公”志愿者1085人,有序拓宽群众参与和监督检察工作渠道。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这一首要政治原则,始终坚持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这一宪法定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工作方法,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工作主线和价值追求,以“全省争第一、全国进一流”为目标定位和精神状态,奋力书写郑州检察工作新篇章。
一是以更强自觉铸牢政治忠诚。二是以更优履职服务中心大局。三是以更实举措践行司法为民。四是以更大力度强化法律监督。五是以更严要求锻造过硬队伍。
记者 鲁燕 摘编
来源:郑州日报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