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省第一批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在惠济区全面落地。首批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办理时间从过去的192个工作日压缩到76个工作日,提交材料从153份减少到24份,办理环节从81个减少为21个。群众办事体验的切实转变映射出惠济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的显著成果和坚实决心。
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一件事一次办太方便了,不用再多个部门来回跑,省时省力。”前一段时间,河南安路途物流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到惠济区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窗口申请开办运输企业。在“惠服务帮帮团”人员的全程帮办引导下,该企业负责人通过河南省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上专区提交完相关申请材料后,不到2个小时就获得了开办许可,成功实现了“一件事”“一趟一网一次”办成。
发出同样感慨的还有领到残疾人证的刘女士:“本来以为办残疾证要在医院和政务大厅来回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这里,没想到一次就办成了,连残疾补贴也一起申请到了,真是方便。”
随着“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上线下的全面铺开,惠济区实现了事项办理时间、材料、环节和跑动次数的大幅压减。首批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办理时间从过去的192个工作日压缩到76个工作日,提交材料从153份减少到24份,办理环节从81个减少为21个,办事跑动次数从27次减少为4次。目前,线上受理端已平稳运行,材料齐全并符合申报条件的情况下,群众可全程网办所有“一件事”事项,办事期限整体压减60%以上,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
上下协同、部门联动,构建高效运转工作机制
2024年12月31日,惠济区召开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会,明确了部门分工协同、每周召开碰头会、加大宣传等工作措施,全力推动该项工作见实见效。
自“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开展以来,惠济区积极研判国家、省第一批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业务脉络和实施环境,出台了《惠济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压实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路径,形成工作合力。
通过定期召开业务联席会,召集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集中讨论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特别是针对部门间业务系统数据传导不畅这一瓶颈,联席会议进行了深入交流研判,协同解决相关问题。比如,通过建立残联与医院的业务联系,原来需要多趟跑的“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在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实现了真正的一次办成。原来开办运输企业需要11个工作日,群众要提供20余份材料并且要在市场监管、交运部门之间来回跑,如今在“一件事”窗口就能一站提交,当天拿证。2024年,惠济区政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解决部门间数据共享障碍、审批环节冗余、系统对接不畅等问题30余件,显著提升了办件审批的整体效率。
为提升企业群众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知晓度,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印制了相关宣传册和宣传物品,在政务服务大厅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事项办理指南与流程的宣解活动,让群众了解了哪些事可办、怎么办。通过详细讲解,群众纷纷表示,现在办事越来越方便了,不出门也能网上办了,体验感越来越好。
“线上优先、线下兜底”,多维度畅通办事渠道
在线上,惠济区依托河南省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等平台,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服务。申请人只需轻点鼠标或手机屏幕,即可自主选择办理事项,查阅详细的办事指南,上传相关材料,并实时跟踪办理进度。线下,惠济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区,按照“无差别一窗受理”要求,向企业群众提供“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键评价”的集成式、套餐式服务。同时,惠济区选优配强窗口工作人员,强化“一件事”业务系统培训,确保实现“高效运转、一次办成”。
在惠济区,从繁琐到简约,从耗时到快捷,每一项“一件事”的精简转变不仅优化了政务环境,更是践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
2025年,惠济区将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效,将更多的“一件事”惠及辖区群众。
记者 王军方 文/图
编辑:黄志艳
统筹: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