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2日举行。而在某招聘APP上,竟然出现“考研祈愿师”“考研祈愿实习生”岗位,其主要工作为负责收集2025年考研生心愿,前往全国各地孔庙为考研生祈福并全程记录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等。该岗位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热议,有网友吐槽:“太离谱了,谁发明的这个岗位!”(12月19日紫牛新闻)

考试前祈愿行为古已有之,比如,古代科举考试前夕,考生会通过挂红绳、放孔明灯等方式祈福许愿。与此前年轻人流行去寺庙烧香拜佛一样,他们未必真的想通过祈愿实现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寻求一种精神慰藉,更轻松地面对生活、学业压力。

可是,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即,招聘平台上出现“考研祈愿师”岗位,难免让人质疑其真实目的——利用考生及家长期待、焦虑等心理,将祈愿行为包装成一种商业服务,放大“考研焦虑”,以此换得经济利益。如此来看,相关企业“吃相”未免有些难看了。

众所周知,能否考出理想成绩、能否考研“上岸”,仰仗于考生深厚的知识功底、周密的复习规划等,而不是依靠祈求与保佑。付费请人代为祈愿,将期望寄予“祈愿专家”,恐怕对于提升考研成绩并无实质性帮助。

或许,经过时间与消费市场淘洗,“考研祈愿师”最终未必能在市场中留存,但这种“利用考生心理弱点换得经济利益”的商业模式,恐怕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借鉴。试想,若是每次重大考试前,各种各样的“祈愿师”出现在孔庙等祈福场所,社会风气自然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考生也可能会心存侥幸,甚至过度依赖“考前祈愿”,不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

某种程度上,“考研祈愿师”出现背后,不仅是年轻人对于高学历、稳定工作的渴望,更是年轻人就业困境的表征。基于此,年轻人应广泛开拓发展途径,持续学习提升,以应对社会经济变化。更深层次上,全国各地则需激活就业市场,创造更多优质岗位,为年轻人提供公平多元的就业环境。

改变命运的真正关键在于自己。无论如何,要想到达理想彼岸,还是要依靠我们脚踏实地地走过去。(正观评论员 任思凝)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左海涛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