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作为沿线城市的郑州实现同步通水。十年来,一渠清水永续北上,源源而流润泽绿城。
新郑市观音寺镇十里铺村村民赵进华清晰记得,十年前,他和同伴守在南水北调干渠边,那个冬夜,他是全村第一个看到“南水”汩汩流入郑州的人。而今,村里人早已习惯这条碧水穿村而过,成了村子里的一道风景。
管城区站马屯新苑小区居民李永亮也清晰记得,十年前,他们是郑州第一批喝上“南水”的人,“那水入口,感觉就是香甜”……而今,郑州主城区90%以上的生活用水都是“南水”,这份“甘甜”滋润着郑州人的生活。
李永亮家是最早一批用上“南水”的居民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来自长江流域的丹江水第一次流入黄河岸边的郑州,十年来,南来之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这座城市。从看到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建设时的期盼,到第一次看到“南水”流进郑州时的激动,再到第一次喝上“南水”时的喜悦,郑州人也在书写着与“南水”的故事。
“我是俺村第一个看见‘南水’的人”
在新郑市观音寺镇,站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岸边,一渠清水自南向北缓缓流淌,日光照耀下碧水闪着金波。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郑州段的起点,丹江水从数百公里外的淅川流出,穿山河、过平原,在此处流入中原大地。
“南水”入郑后,最先到达的就是新郑市观音寺镇,十年前的冬天,这里干渠沿岸村庄的村民是最早看到“南水”流入郑州的人。
十里铺村村民赵进华至今仍清晰记得“南水”第一次进村的情景。他回忆道,当时听说南水北调要通水了,很多村民一连几天守在岸边,不愿错过水流来时的历史性一幕。“我当时和村里另外两个人还承担着一项任务,俺仨要守在渠边,防止有人误入干渠。”赵进华说,因为不清楚水流过来的具体时间,所以那两天他们24小时守在渠边,水不来他们就不撤,晚上就在渠边扎个帐篷。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南水”流到十里铺村时是深夜。赵进华说,当时是夜里1点多,白天在渠边等待的村民都已经回家睡觉了,只有他们仨还守在渠边。冬夜寒瑟,赵进华隐隐听到有流水声潺潺,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南水”流过来了,于是三人立即跑到跨渠桥上向南看去。寒风轻吹,他们隐约看到一泓碧水缓缓而至,月色下微光粼粼。
在“南水”流来之前,赵进华脑中想象的情景是滔滔而来、浪花朵朵,但到真正水流过来时,他看到的却是浅浅的水流潺湲而来,然后继续北去,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留下慢慢升高的水面。
第二天早上,得知夜里水已经流过来,全村人几乎都跑到渠边观看。渠水静静流淌,大家看着碧波荡漾的水面,偶有村民叹息着未能看到水来时一幕的遗憾,但很快就被更多人的新奇和激动的声音掩盖。
赵进华说,村里本来没有河流,南水北调干渠在村民中间俗称“运河”,村民以前都听过古代大运河的故事,南水北调工程的穿村而过,让村里有了“现代大运河”,“这也算是改变了村里的历史”。
“我们是全市最早喝上‘南水’的人”
明媚的冬日,管城区南水北调公园渠水清清。家住附近的站马屯新苑小区居民李永亮是郑州最早一批用上“南水”的居民。
李永亮说,他最早听说南水北调这个工程时只有三十出头,而今他已五十多岁,家里的孩子也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建设后,住在附近的李永亮经常跑去观看,他远远地看着一条宽阔的长渠一天天形成,心里每天都在想:啥时候能通水啊?
2014年12月,同样是一个明媚的冬日,听说“南水”就要流过来了,李永亮和家人立即跑到渠边,等他们到时,这里已经挤满了人。大家望着水缓缓流来,水面一点点升高,水声淙淙,人声鼎沸。“盼了好几年,终于等到这一天。”李永亮说,更让他惊喜的是他们当年就用上了“南水”,成为郑州最早用上“南水”的居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个配套水厂,郑州刘湾水厂沉淀池
刘湾水厂是河南省内第一座以南水北调水为水源的制水厂,2014年12月15日正式采“南水”为水源,而李永亮家就在刘湾水厂的供水区域。“通水以后,家里很快就喝上了南水北调的水。”李永亮着实没想到,他们从看到“南水”到喝上“南水”,中间也就隔了短短几天。
跟随李永亮来到家中,他的妻子潘红勤正在洗菜做饭:“俺家用南水北调的水十年了,家里人都说这个水喝起来口感好。”李永亮则隔窗指着楼下不远处的一条水渠:“你看,那就是南水北调的干渠,俺现在喝的水都是从那儿流过来的。”
“咱郑州主城区九成生活用水是‘南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同年12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郑州段正式通水。
十年来,一渠碧水永续北上,南水北调工程已向郑州市累计供水58.3亿立方米,“南水”已成为郑州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
“现在,咱郑州主城区90%以上的生活用水都是‘南水’。”郑州水务集团运营管理部经理、调度中心主任张冰心说,自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郑州市供水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供水能力得到增强,供水水质进一步改善,供水范围不断扩大,受益人口逐年增长,为郑州城市发展提供了安全水保障。
2024年12月,距离通水的那个时刻,十年时间一晃而过。
在陇海高架西段可以俯瞰南水北调干渠缓缓流淌,一年四季,渠水清澈见底。
十年前,当第一股“南水”湿润了渠底,全城为之振奋;十年后,这里已经成为郑州百姓熟悉的风景,一如岸边橙红橘绿的初冬景象。
历史终将证明:南水北调,不仅是一项普通的水利工程,而是承载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宏伟蓝图。这一壮举关乎民生福祉,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而作为受益城市之一,郑州和“南水”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记者 李娜 李宇航/文 周甬/图
来源:郑州日报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