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河南温县的农民薛喜成正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在机器挖出的一米宽土沟里,薛喜成等人握着铁锹,佝着身子一寸寸撬开沟侧的泥土,露出土里的铁棍山药。温县铁棍山药生长所在的垆土地,土质坚硬用手都很难捏碎。为避免挖断山药,铁锹还特意制成狭长形状。

“完整的山药能卖五六块钱,挖断了就不值钱了,只能卖两三块。”薛喜成说。不到十分钟,湿了两次的短袖衫汗涔涔地贴在他身上,映出胳膊上扎实的肌肉。

▲马为民冷库中的山药即将打包发出。(摄影 马斌)

岸上,数十个农民分拣出完整的山药,去土、打包,装车运往仓库。快递车已在仓库等候多时,只等拼多多商家马为民贴上快递单,山药就可发往全国。

“虽然今年山药产量预计会增加四成,但一到十月大面积丰收时拼多多上的订单还会翻倍,所以现在也不知道够不够卖。”90后马为民说。

温县铁棍山药开挖的9月初,拼多多宣布联合全国1000多个农产带的30万农货商家,上线“多多丰收馆”,并覆盖水果蔬菜、水产海鲜、肉禽蛋奶等50万款农货产品,其中就包括温县铁棍山药。

两位90后返乡卖农货,温县山药、开封红薯丰收季热销

温县,地处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的地理优势使温县盛产铁棍山药。每年10月,刚出土的优质山药会被批发商以低价收走,层层加价后以高价出现在商超、礼品店等零售渠道。

因此,温县虽然有1.2万人从事铁棍山药的种植及深加工工作,但在拼多多之前,山药被批发商及线下零售店瓜分。

2019年,90后马为民偶然得知表哥在拼多多销售家禽,年销售额达上千万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在拼多多上开出了第一家山药店铺。

这之前,马为民在父亲工厂里学做了三年的山药加工,生意看似稳定却前景不明。“我们把加工好的山药片卖给药企,一年净收入虽说也有十几万元,但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人都在做加工生意,竞争变大,我们有时也会亏损。”他说。

马为民幸运地赶上了拼多多爆发的时刻。他主营的中高端铁棍山药,在拼多多上受到诸多用户的追捧。8元一斤的山药,在“百亿补贴”一经上线就被秒光。不到三年,马为民店铺年销售额便达到五百多万元。

马为民表示,扣除物流等成本后的净利润仍远超加工生意或将山药卖给批发商。“通过直接把山药卖给消费者,我们也把利润留了下来。”

▲河南温县铁棍山药入驻“多多丰收馆”

创业之初,马为民种植了二三十亩山药。2023年眼见山药在拼多多总是不够卖,他一口气将种植面积扩大至一百亩。今年,他又包下了一百四十亩山药地。

距温县一百多公里的河南开封,是国内重要的红薯产区。拼多多之前,开封红薯也需层层经过代办、各级批发市场以及商超等渠道,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也是2019年,初中辍学的王军鹏离开游戏行业回到开封,开始在拼多多上销售红薯。与马为民不同的是,初期王军鹏并未亲自下场经营店铺,而是以一件代发的模式快速起量。

王军鹏的策略很快通过了市场验证。短短三四年时间,仅通过一件代发王军鹏每天就能卖掉10万斤红薯,当时他年仅28岁就成为当地的“红薯大王”。

销量稳定后,今年初王军鹏又一口气招了三名运营专员,开始发力自家的二十个拼多多店铺。得益于一件代发带来的规模效应,在纸箱采购、物流费用上王军鹏均积累了成本优势,这些进一步转化为拼多多店铺的经营优势。

“我们现在单个纸箱的采购成本比最初便宜了1毛钱,每单物流费也便宜了3毛钱,所以店铺直接销售红薯的优势就很明显。”及至今年7月,王军鹏拼多多店铺的红薯日销量(含一件代发)已上涨至4万单,估计今年将卖掉1亿斤红薯。

一件代发、店铺自营等业务相继成功后,王军鹏又在拼多多上发现了代运营的商机。“2019年刚创业时我找人帮忙代运营店铺,但效果一般。现在我们自己店铺做大了,给其他农商做代运营肯定也有机会。”据他介绍,7月份业务刚开始,就有好几家拼多多商家找上了门,现在王军鹏每天代运营的订单量也有上万单。

王军鹏、马为民等人外,今年来自陕西周至、新疆等地的新质农商,也通过创新的营销方式,为当地原产的猕猴桃、高白鲑鱼打开了线上的销售路径。

挖山药月入五六千元,农民找到增收新路子

9月以来,开封市范家村村民郭好生,每天都会拉着从地里刚挖出的红薯,送到王军鹏所在的收购站点,由专人分拣、称重、打包并发往全国。今年龙九(开封红薯品类的一种)的收购价好,每斤涨到了六七毛钱,郭好生每亩红薯地的收入都有两三千元。

郭好生表示,以前红薯销售只能通过代办找到批发商,被挑刺儿、砍价后,也未必能快速找到合适买家。“现在王总的拼多多生意做得很大,我们多少红薯他都能卖掉,给的价格也很合理,我们有红薯就卖给他。”郭好生说。

每天在拼多多上卖掉40万斤红薯后,王军鹏还把收购点设在了范家村附近的万隆乡,并承包了这两个红薯大村不少村民的产量。“比如范村乡,有二十多个村落,数千户红薯种植户,我们至少合作了其中的七八成。”王军鹏说。

▲9月,开封的红薯迎来丰收季。(摄影 刘喜财、谢永宝)

随着一件代发、店铺自营及代运营多项业务纷纷在拼多多开花,王军鹏组建了近两百人的电商团队,主力员工都是范家村及附近三四十岁的村民,通过分拣、打包红薯,这些人的月收入达到了七八千元。

常凤丽,三个孩子的宝妈,今年才开始从事红薯打包工作,每天的收入已达两百多元。“我们按件计费,我每天能打包五六百箱红薯,手快的话一个月都能拿七八千,比进工厂强多了。”

同常凤丽等人一样,温县农民薛喜成的收入也攀上了新台阶。靠着给小户零散地挖些山药,薛喜成养大了三个孩子。随着马为民等人的拼多多店铺做大并成为当地的山药种植大户,与之合作的薛喜成每月收入都稳定在五六千元。前两年,他还花一万五千元给自己换了一口新牙。

“以前挖山药是今天做这家明天做那家,一点都不稳定,现在大户种了几百亩地可以从山药刚成熟一直挖到季末,收入稳定多了。”薛喜成笑着说。

马为民认为,大面积种植也让村民开挖山药的难度减轻了不少。“山药长在坚硬的垆土地里,以前开挖前村民得用铲子先挖出一米深的土沟,既费时又费力,现在换成了机器挖沟。”他回忆道。

他还表示,机器投入后现在十几个农民一天就能挖出四千斤山药,速度比以前更快,这也让村民每天收入都有两百块钱。

开挖山药的难度被大幅降低后,也吸引一批进城务农的温县村民返乡,重归开挖山药的大军。

“多多丰收馆”投入10亿补贴,重点扶持新质农商

温县、开封虽分别是铁棍山药、红薯的主产区,但农户都受信息滞后困扰,常因盲目种植导致农作物价格波动加剧。

在马为民拼多多店铺销售额达五百万元的2023年,张二兵种植的二百四十亩山药也被批发商一抢而空,眼见山药收购价涨到了每斤七元,今年3月张二兵一口气包下了三百亩土地,并悉数种上了山药。

一到9月,面对收购价不到六元的山药市场,张二兵内心有些五味杂陈。“去年山药行情好导致今年人人增加山药种植面积,结果收购价反而跌了,我一下种了三百亩利润可能都不及去年了。”

相比之下,今年山药将增产四成的马为民却并不担心。相比以批发生意为主的张二兵,他做的是全国消费者生意,温县山药种植面积的变化,几乎很难影响线上的零售价。

“今年铁棍山药的线下收购价虽然波动大,但拼多多上购买铁棍山药的用户基数还是很大,始终供不应求,我们自产自销不受影响。”马为民说。

除此之外,马为民还认为借拼多多农户绕开批发商,把利润留在了自己手里。因此即便零售价出现小幅波动,但利润仍能得到保障。“以前利润都被批发商和零售商吃了,现在直接卖给消费者我们利润更多,再加上平台的各项补贴,我们农户对抗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更强了。”

▲当地村民通过红薯的分拣、分装,可以月入五六千。(摄影 刘喜财、谢永宝)

值得一提的是,温县山药还入驻了9月上线的“多多丰收馆”,拼多多宣布将投入10亿现金和20亿流量资源包,重点扶持像马为民、王军鹏这样的新质农货商家,进一步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连广大用户,为农产品销售带来更大的确定性。

马为民的做法也启发了张二兵,今年他计划在传统渠道外开拓拼多多等新兴电商渠道。

与温县铁棍山药相反,去年市场行情一般的开封红薯,今年反而迎来了开门红。比如红九收购价从去年年底的每斤0.3元,直接飙到了9月初的0.7元。

93年的许赛赛是少数抓住这波机遇的人。通过与王军鹏等人的稳定合作,去年他将红薯的种植面积扩大至100亩。在看到红薯市场行情因产能大增变得一般后,许赛赛选择了“逆向操作”,今年一口气将红薯的种植面积扩大至160亩。

“因为去年行情一般今年种红薯的人就没那么多,所以收购价肯定就上去了,这个肯定值得闯一闯。”许赛赛说。

在解决农产品供需错配的问题上,王军鹏认为以许赛赛为代表的开封年轻人,给出了新思路。

“拼多多打开了红薯的销路,也吸引开封年轻人回乡并且把种红薯当作一番事业。”王军鹏说,以许赛赛为代表的90后倾向于大面积承包红薯地,比老一辈更敢闯,思路也更开阔。

最近,还有两件事让马为民兴奋。9月9日,拼多多发布商家通知,免除新疆等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全部由拼多多承担,这让马为民看到了新机会。

“以前山药通过顺丰直发新疆,三斤快递费要五十多元,山药价格只有物流费一半。说实话做这些地区的动力都不大。”马为民说,“现在即便用顺丰发到中转站,快递费也不过七八元,温县山药可以大规模卖到这些偏远地区了。”

马为民还发现,现在申诉的仅退款订单大半也都通过了。“以前仅退款订单的月申诉次数有限,现在平台全面放开了限制,有订单我们就直接申诉,粗略统计这项政策让我每个月又变相增收近千元。”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