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鹊争鸣,喜气洋洋。两只喜鹊一俯一仰,栖息在树枝上。喜鹊身后,条条柳叶如丝如发,给人一种似静欲动的感觉。这是徐悲鸿在1942年寒冬创作的画作——《柳丝双喜图》轴的画面。

1942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极端困难时期,徐悲鸿以一腔碧血丹心,在寒冷的冬天画出这幅双喜图,传递信心,表达国人对春天的渴望及对未来光明的追求。

《柳丝双喜图》轴,纸质,画面纵82厘米,横37.5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

作为融合中西画风的一代宗师,徐悲鸿在国画创作中,树立了一系列标志性形象,如奔马、狮子、水牛、公鸡、懒猫、老鹰、白鹅等,无不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更值得称赞的是,徐悲鸿还将现实意义赋予其中,赐予作品力量的称颂、斗志的崇敬。他始终以“艺术救国”为己任,试图以艺术来唤醒民众,鼓舞民众反抗压迫、抵制异国入侵的革命热情。他的中国画创作,充斥着饱满而强烈的爱国热情。

喜鹊是徐悲鸿最擅长的禽鸟形象之一。同他笔下的其它生灵一样,纸墨中的喜鹊洋溢着强烈的生命气息。这幅《柳丝双喜图》是徐悲鸿众多喜鹊图之一,画面简洁却不失为其中的精品。

作者以粗笔湿墨勾写双鹊。长喙、身躯用淡墨渲染,表现出圆浑的明暗光感,鹊身局部还施以白粉,增强立体效果;以浅绿色纤线勾出柳条,垂拂整个画面;再以小指为支点在画纸上移动,毛笔徐徐拉出细长的柳条,效果极佳。

中国民间一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本草纲目》中记载喜鹊“灵能报喜”,是好运和福气的象征,所以画鹊兆喜的风俗颇为盛行,“喜鹊登梅”“鹊占高枝”“喜上眉梢”“鹊桥相会”“声名鹊起”等,都是书画中常见的题材。旧时人家还喜欢挂喜鹊图于门厅客堂,寓意为“开门报喜”“喜气盈门”的吉兆。

《柳丝双喜图》中,柳丝飘拂,双鹊争鸣,似有喜事临门。如此喜庆之作,在那个特殊的艰难时期,带给人们抵抗敌寇、战斗到底的力量,和未来拥抱和平、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心。

《柳丝双喜图》局部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文博馆员许小丽介绍,这幅《柳丝双喜图》,喜鹊神采动人,构图新颖,融中西绘画技巧于一体,既注重西洋画派的造型感和技法,也体现了中国文人画“以形写神,意在画外”的精髓。整幅作品造型精准,刻画细腻,追求真实再现,体现了徐悲鸿的绘画特点,再现了大师扎实的写生功底和极强的造型写生能力。

徐悲鸿勤恳努力地学习了西方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并以卓越的艺术领悟力,使得自己最终具备了坚实的造型功底和高超的西方油画表达能力。如果说齐白石的艺术创作是一个古典浪漫的世界,那么在徐悲鸿创作的大量动物画中,更是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徐悲鸿的绘画中洋溢着乐观无畏、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画面具有较为强烈的叙事性和视觉冲击力,在动物花鸟画上,更有很多表现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的题跋。

可以说,徐悲鸿树立了新一代中国画风,“中国近代绘画之父”的桂冠送给徐悲鸿是当之无愧的。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