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上海网友在点外卖时发现,有家店给售卖的盖浇饭起名“中式能量碗”,店里有农家一碗香能量碗、青椒鸡丁能量碗、番茄鸡蛋能量碗等。相关话题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脑洞大开,“中午去吃湘式风情绿椒烩猪脊能量碗”。(7月25日《新闻晨报》)

餐饮界掀起“改名潮”并非新鲜事,诸如“中式汉堡”“中式炸鸡”“中式烘焙”等,各类传统美食纷纷换上新装,为的是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和对健康、营养的追求。盖浇饭改名,大概也是这个目的。

然而,撕下“中式”标签后,有几分真正的餐饮创新,能否让消费者持续买单?是否又是一轮卖噱头、割韭菜的文字游戏?从店家给出的菜品图片看,盖浇饭的浇头好像和以往没什么不同;餐名的改变,似乎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如此,把盖浇饭改叫“中式能量碗”就显得花里胡哨、不合时宜。另外,此举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混淆,熟客迷惑不说,还会让不熟悉中国餐饮文化的人产生错误期待,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美食,影响用餐体验,对餐饮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盖浇饭的精髓已经写在了名字里——盖注重的是摆盘,热菜覆盖在白米饭上。如果饭菜分开装,就成了盒饭,如果混装,就成了拌饭或者炒饭。“盖浇饭”三个字简单明了,简直恰到好处。更何况,“盖浇饭”听起来就汁所量足,勾人食欲;而“能量碗”却满是为了饱腹而不得不吃的“干巴感”,少了很多味道。真改了名,效果也未必会好。

好的改名,锦上添花;不好的改名,画蛇添足。在某些情况下,改名确实可以为菜品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应该知道,这种变化是建立在实质性的创新和改变之上的,而不是仅仅为了迎合市场、追求时尚而进行的炒作。

对于传统美食的创新和发展,商家及品牌应尊重其历史和文化背景;若要创新,可注重提高食材品质、改进烹饪工艺等方式来提升菜品的质量和口感,而无需过分追求外在的包装和名称的美化。毕竟,人们看重的不是谁的标签更显著、谁的流量更大,而是产品、服务、品牌文化等是否质价匹配、名副其实;是否别出心裁、值得尝试。否则,“换汤不换药”、噱头大于创新,再火爆的网红产品,怕是也只会昙花一现,来得快去得也快。

保留盖浇饭这个简单易懂的名字,亦是保留人们怀念鲜活往事和品味美食本身的微小幸福。此次盖浇饭改名事件,清晰地传递出网友们的心愿:想让生活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正观评论员 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