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2023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和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4日上午,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河南巩义举办。会后,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振振接受了记者专访。
钟振振
“古往今来,诗词始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现在的诗词热,不是什么外力的推动,不是有人去煽风点火,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自燃。传统诗词的火种其实从来就没有熄灭过。”钟振振说。在他看来,诗歌是一种表达方式,它并不神秘,相反,它无时无刻不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有思想感情,有所见所闻,有喜怒哀乐,我们想和别人交流分享,就需要表达。只不过,诗歌跟平常的表达不一样,它是用技术含量更高的语言说话。可以说,诗歌是一种说话的艺术,也是艺术的说话,如此而已。”钟振振如是说。他表示,当一个人用学会优雅的、凝练的、审美的语言说话时,他就已经是诗人了,他所说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
“河南有悠久的诗歌传统,也是一个人口大省,当代河南诗人完全有可能在诗词创作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造中华诗词创作的辉煌。”钟振振认为,当代诗词创作最重要的是写出增量来,“不能写来写去,只是存量,只是古人早已经写过的题材、早已经抒发过的情感。每一个时代的诗人,都是在写他们的阅历和生活经验。我们当代人的生活阅历非常丰富,我们比古人走过的路更远,可说道的地方比古人更多,那么我们的诗歌是有理由超越古人的。”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张晓璐/文 周甬/图)
统筹:梁冰
编辑:王亚平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