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是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古往今来,关于月亮的诗更是数不胜数。

9月25日晚,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文脉嵩山·诗意中国”嵩门待月中秋诗会在嵩山举行。

郑州市作协副秘书长、嵩门待月中秋诗会活动策划人景苹丽以及登封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中秋拜月》活动负责人刘怀敏向正观新闻记者讲述了该活动的台前幕后。

据景苹丽介绍,“嵩门待月”是嵩山地区的传统习俗,自隋唐时期,每逢中秋节就有诗人带着点心茶水在嵩山脚下聚会,一起吟诗作赋。“这是一个诗人的盛会,也是一个团圆的盛会。嵩门待月中秋诗会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下发展而来的。” 景苹丽说。

尹吉甫、王维、范仲淹……伴随着优美的歌声,7位不同朝代的伟大诗人“出现”在人们面前,吟诵着描绘嵩山美景的古诗,也拉开了嵩门待月中秋诗会的序幕。

据悉,“文脉嵩山·诗意中国”嵩门待月中秋诗会由观山、品诗、待月三大篇章构成,连续等业内名家大咖轮番登场,舞蹈、武术、歌舞、拜月仪式、情景演绎等多种艺术形式自然融入诗歌朗诵,既有历代歌咏嵩山的诗词,也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中秋名篇、激情澎湃的《满江红》等爱国诗歌,还有当代著名诗人为嵩山、中原创作的诗歌。

景苹丽表示,此次中秋诗会,独具特色的两个节目当属古诗词联诵《藏在古诗里的嵩山》和拜月典礼《中秋拜月》。

《藏在古诗里的嵩山》选用从先秦到清代大量吟咏嵩山的诗词中的精彩诗篇,诗人尹吉甫(先秦)、王维(唐)、范仲淹(宋)、元好问(金)、郑大原(元)、傅梅(明)、康有为(清)横跨7个朝代,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隧道”,探索藏在古诗里的嵩山美景和诗人的情怀与故事。

诗人饱含情感的吟诵,将观众拉进遥远的历史画卷,直击心灵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早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中秋拜月》的表演仪式,不仅让观众亲临古代人们拜月的盛况,也表达了对团圆、美满的期望和美好祝福。

“《中秋拜月》节目是我们本次中秋诗会临时添加的一个节目,我们将拜月的习俗、古代人民对月亮的崇拜、对美好的追求等,用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能更好地诠释中华传统文化,也提升了该节目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刘怀敏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盛会有众多来自当地学校的“小演员”参与,他们用稚嫩的童声吟诵诗歌,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也让观众看到了诗歌的发展与传承。

微信图片_20230926091723.jpg


统筹:李记波
编辑:孙露青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