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变化的,有些字词古人能用,我们不能用,比如说女性的自称‘妾’、皇帝的‘寡人’‘朕’等,只能在艺术中、剧本中存在,如果写到诗歌里面就不行。”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南诗词协会副会长熊东遨说。
9月22日下午,以“传承创新:新旧体诗的百年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诗歌研讨会在郑州图书馆举办。会上,熊东遨以“传统诗词的时代精神要素”为主题,发表了看法。
熊东遨认为,新诗和旧诗不是对立的,如果有观念的对立,那是新诗作者和旧体诗作者的不了解。“海水可以养鱼,河水也能养鱼,养出来都是鱼,哪有好不好呢?只有厨师加工手艺的高下。”他说道。
在熊东遨看来,写诗有五个要素。第一要写时代的新生事物,第二要用时代的语言,第三要有时代的气息,第四要表现时代的真实面目,第五要反映时代的诉求。
“当代人写诗要让人感觉到今天的诗词是当代人写的,且必须是真实的。不管是新诗、旧诗,都要反映这个时代真实的面貌。”熊东遨表示。
他同时强调,最后一个要素是最关键的,即诗人要有忧患意识,“比如唐朝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都表达了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的诉求。”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张晓璐 许怡童 文/图)
统筹:梁冰
编辑:王亚平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