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以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为统揽,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必须强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强化高地意识,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新时代开放新格局;必须强化速度效率,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速度经济”。

一、强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郑州“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要塑造追赶超越新动能”。为此,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以大批高素质劳动力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郑州人力资源优势、市场辐射优势、空间承载优势,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和国外先进制造业转移,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加快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朝着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奋进。到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保持在30%以上。

1.加快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挑战严峻

近年来,郑州在制造业发展上,郑州市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原则,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积极打造主导产业,涌现出了宇通、上汽、郑煤机等14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铝及铝精深加工6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但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各地竞争激烈,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郑州还有很多不足:一是工业稳增长基础还不牢固。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环保因素影响,工业稳增长压力逐渐增大。二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目前,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约在20%左右,高载能行业比重仍占30%,工业结构调整压力依然较大,同时,创新水平相对全国先进地市较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缓慢,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任务仍十分艰巨。三是部分集群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部分产业仍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如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屏”、原材料产业“粗而不精”等。四是与周边省会城市制造业比短板明显。郑州还缺乏像武汉东风汽车、长沙三一重工、合肥科大迅飞、南昌江铃汽车、太原潞安集团等成长性好、实力强的大企业集团。

显然,要推动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郑州独特交通区位优势和对外开放优势好条件,加强制造业开放与国际交通枢纽、开放口岸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加强中原城市群各地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营造竞争、公平、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产业链条和生态体系,支持有特色的前沿产业发展和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并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努力打造全国先进和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2.以“四新”为重点,壮大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明确主导产业,打造新体系。结合郑州市现有制造业基础,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2个6000亿级产业,加快现代食品、新型材料向2000亿级产业迈进,推动生物医药及健康、智能传感器、信息安全、5G及北斗应用、人工智能、品牌服装产业倍增发展,成为1000亿级产业,着力形成全国有优势、全球有影响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深化工业企业“一企一策”深度治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新格局。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原则,推动形成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主业突出、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1)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2)郑东新区和市内5区围绕制造业发展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加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3)6县(市)和上街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及新能源、现代食品等产业。大力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园区平台功能作用,完善信息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高质量发展功能区,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突出项目带动,厚植新优势。以打造内陆城市制造业开放合作新高地为抓手,抢抓“五区联动”“四路协同”重大战略机遇,加快郑州制造国际化步伐,围绕支持郑州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中国传感谷、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等,不断构建制造业新体系,尤其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大郑州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强化世界和中国500强和行业20强企业、独角兽企业、驻郑央企机构优先引进和在郑布局;要做强企业实体,着力培育引进一批500亿级企业集团和领军型企业。

推进“三个融合”,汇聚新动能。 一是深入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抓好“四个一批”,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制造业企业研发倍增。二是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三大改造(智能化、绿色化和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建成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平台)和绿色工厂(企业)。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中推广应用,建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能级,抓好企业上云,建设“工业大脑”,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三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强化国防科技核心技术“卡脖子”攻关,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3.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把发展以大批高素质劳动力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着力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淘汰出清落后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层级,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抓好企业上云工作,建设“工业大脑”,全面推动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是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科研联盟,开展军民融合创新,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着力打造沿黄科创带,深入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东新区龙子湖组团、白沙组团、沿黄生态走廊等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重点发展科创产业,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三是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布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基金、科技金融体系,适应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工作生活需求优化公共服务、生活服务设施,大力营造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四是创新人才政策,突出以引平台、引高校、引科研机构为主攻方向的人才引育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高端教育机构合作,加快建设一流研究型学院,持续优化人才引进的服务保障体系,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广聚英才、用好人才。

积极培育一批产品开发高端平台。当前在创新体系构建上往往过于重视研发机构,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研发机构,吸引省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河南设立成果转化中心,但是由于体制机制障碍成效不明显,有的甚至仍是空壳,建议把研发平台重点放在打造产品开放平台上,依托产品开发平台加强与国际国内研发机构的开放合作,把产品开发平台作为集聚创新人才、支撑制造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能够紧跟需求变化和技术前沿、持续推出迭代产品、用工匠精神做深一个产品系列的优势企业,比如郑州的盾构机、液压支架等产品开发平台,始终站在产业前沿。

二、强化高地意识,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新时代开放新格局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部地区要有打开大门搞建设的自信、在新一轮开放中积极有为”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全球化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特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坚定不移走好“枢纽+开放”路子,围绕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参与国际合作高地“一门户、两高地”,加快把郑州建设成为以自贸区为引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载体、以综合性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开放体系为保障,全面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有力支撑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崛起的内陆开放高地。经过三年努力,对外开放主要指标跃居内陆地区第一方阵,内陆开放高地地位初步确立。

1.形成高水平开放通道

围绕打造对外开放枢纽门户,注意区分各种交通方式功能,突出以航空为主的国际交通、以高铁为主的国内交通、以轨道为主的大都市交通,超前谋划,持续发力,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高枢纽通达能力和集疏能力。统筹考虑航空、高铁、城际和轨道快线、普线、市域线的综合布局、功能发挥,加快推进国际航空运输网、米字形高铁网和轨道交通网建设,抓好机场三期、高铁南站、小李庄客运站、薛店铁路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让成本低、时效快、通达性强、覆盖面广的枢纽优势转变为开放优势。推动空陆网海“四条丝路”拓展延伸,促进功能有机融合,巩固和保持在全国同领域的领先优势。畅通高水平开放通道,做大做强“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提升中欧班列运贸一体化运营质量,培育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着力打造铁公海联运、空陆联运平台,努力把先发优势变为长期的市场优势、竞争优势。

2.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重点推进口岸、保税、通关、多式联运、物流、金融六大体系联动,建设具有综合优势、较强竞争力的开放体系。坚持以改革为统领,以信息化为基础,加强各方面联动发展,形成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一单到底、高效衔接、互为联动”的多式联运体系,强化金融、专业物流等方面支撑,以制度创新、政策叠加融合扩大开放效应。积极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由商品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转型,更好地发挥作用。完善口岸体系,推进通关改革、监管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准确把握郑州在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的目标定位,用好开放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定向招商力度,发挥郑州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跨国公司在郑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加快培育以国际性战略企业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鼓励支持企业建设海外研发中心、开展海外并购,谋划建设涉外合作园区,提升郑州在全球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3.营造高水平开放环境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商事制度、贸易仲裁、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商务体系,为国内外生产要素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加快完善国际化公共服务,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商务楼宇,重点在郑东新区、航空港区、国际陆港等区域建设国际社区,打造国际化重点平台,努力营造更具吸引力和国际化的生活环境。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国际组织,推动国际民航组织等与郑州发展关系密切的国际组织在郑设立分支机构,策划一批国际化论坛、展会等活动,争取将一批高品质的国际论坛、展会的永久会址设在郑州,不断提升郑州知名度、影响力。

三、强化速度效率,发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速度经济

城市的发展与时间、空间和经济组织密不可分。随着航空高铁时代的到来,速度与连通性成为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竞争发展为速度竞争,速度成为生产力,速度经济也成为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强化速度与高效,积极发展速度经济,将成为郑州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有益探索。

1.关于对速度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速度经济”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 德勒在其名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中提出的,是指企业因为快速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从而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他认为,现代化的大量生产与现代化的大量分配以及现代化的运输和通讯一样,其经济性主要来自速度,而非规模。在速度经济理念的带动下,数字化、全球化和高速交通改变了产品和人们往来的速度和距离,从而使速度、灵活性 和通达性成为大多数成功企业,乃至城市发展的竞争准则。

速度经济开启新商业时代。乔治·斯托克在《与时间赛跑:速度经济开启新商业时代》一书中认为,时间的稀缺性取代资源的稀缺性成为“速度经济”价值的根本所在。面对众多差别化的市场需求,能否做出快速反应,已成为速度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元素。所以, 以速度取胜已经掀开了一个新商业时代的序幕。企业要想提升竞争力,就必须懂得速度竞争对企业的极端重要性。

速度经济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格局。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高铁及其衍生的速度经济搅动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格局,将给一个城市带来同城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和经济效应。

速度经济加速都市圈融合发展。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曹允春认为,当今国际经济正在创造一个以航空、数字化、全球化和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全新竞争体系,机场因速度快和流量大的特点,担当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北京新机场的启用,高铁连通天津、石家庄、保定、雄安新区等周边城市,航空高铁时代的速度经济到来,京津冀大都市圈将进一步加速发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国家门户,又是交通枢纽,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源,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

速度经济催生城市化的新模式。北卡罗来纳大学荣誉教授,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首席顾问约翰·卡萨达认为,在速度经济时代,城市的机场,正升华为机场的城市。依托综合航空运输体系迅速崛起的未来城市形态, 已成为城市化的新模式,航空大都市将成为未来的城市中心。 航空大都市不在于大小,而在于连通的时间和成本,我们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多远的距离连通,才是航空大都市的一个关键。航空大都市模型就是把所有的交通运输方式集结在一起, 使得我们更加快速,更加有经济吸引力,而且更加有效地去发 展。

2.郑州依托航空港试验区积极发展速度经济的思考

速度经济的特征在当今这个时代迅速体现出来,天然具备速度经济时代竞争优势的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区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应抓住“速度”这个关键,赢得时间上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城市乃至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速度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实力和竞争能力。在中央、省委的重视支持下,郑州逐渐形成以国际航空枢纽为带动、米字形高铁为依托、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一体联运的物流集疏优势,打通了空陆网海“四条丝路”,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大交通之势正在加速形成,拥有发展“速度经济”良好条件。 着眼于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建议郑州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突破:

完善速度经济发展的通道体系。通达性是速度的基础,也是发展速度经济的关键要素。适应特大城市发展规律和交通发展趋势,全力推动国际航空运输网、“米”字形高铁网和轨道交通网建设,加快形成以航空为主的国际交通、以高铁为主的国内交通、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大都市交通网络,提高枢纽通达能力和集疏能力。要推动空陆网海“四条丝路”拓展延伸,促进功能有机优化,着力打造铁公海联运、空陆联运平台,努力把先发优势变为长期的市场优势、竞争优势。

完善速度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速度偏好型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重要切入点。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网络,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突出时间效率需求的先进制造业。要促进高端要素流动的通畅,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贸易、商务办公、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等需要便利交通通达的现代服务业。同时,要依托临空港、临高铁等区域,优化提升直接受益于交通枢纽的物流、电商、仓储等产业。

完善速度经济发展的开放体系。通过提升开放水平,构建速度偏好型产业发展载体。要走好“枢纽+开放”路子,围绕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参与国际合作高地“一门户、两高地”,加快把郑州建设成为以自贸区为引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载体、以综合性交通枢纽为依托、 以开放体系为保障,全面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有力支撑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崛起的内陆开放高地。要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突出口岸、保税、通关、多式联运、物流、金融六大体系联动,建设具有综合优势、较强竞争力的开放体系。

以数字经济引领速度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大幅提高了现代经济活动的效率。数字经济构建于网络和信息基础之上,网络本身就代表一种速度,就是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处可达。在数字经济崛起的浪潮中,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发展,一定能走出一条别样精彩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一是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 把数字资源变成产业新“蓝海”。 依托海康威视、大华股份、阿里云等,做强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等基础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应用。二是产业数字化。大力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全产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深化“互联网+制造”,走出了一条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 联网”再到“企业上云”“ET工业大脑”驱动的智能制造之路。三是城市数字化。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社会民生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造多元参与、成果普惠的数字治理“城市治理模式”。启动建设“城市大脑”,在交通拥堵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开发智能交通、便捷泊车、智慧医疗、数字旅游、应急防汛、智慧安防等应用场景, 不断优化完善城市大脑功能;同时,积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建设大数据资源中心,制定统一规范、开放共享的数据和接口标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全市网上政务服务高效运行, 让郑州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完善速度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速度经济时代, 时间就是财富,速度决定生存。要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商事制度、贸易仲裁、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商务体系,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政务服务数字化升级,提供便 捷、优质、安全的城市公共服务,以最快速度、最少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人才的需求,加速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向郑州汇聚,形成速度经济发展要素支撑优势。

作者:郑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 主席  叶光林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