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建利/文
众所周知,郑州碧沙岗因为冯玉祥而闻名全国。碧沙岗是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先后拨款20万元,责成交通司令许骧云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1931年,河南汤仲明在开封试验木炭汽车成功,他成功造出了我国第一台木炭汽车!
同年12月,汤仲明驾驶着他研制出来的第一辆木炭汽车在郑州碧沙岗试行,全市名人政要,爱国群众齐聚这里。如潮似水,接踵摩肩。所有人都在为汤仲明敢为人先的精神喝彩。为何要在这里试行?一是冯玉祥主政郑州期间,工运和农运轰轰烈烈,他积极支持振兴民族实业。二是因为这里是北伐革命将士阵亡墓地,能够可以更好激励士气。三是因为郑州是全国交通枢纽,而碧沙岗门前清末民初有官大道,通往省城开封,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路径此路。1928年冯玉祥主豫期间修建的碧沙岗公路,该公路东起郑州车站北闸口终点站,在林山寨街道辖区内的西南角,该公路是郑州早期的公路之一
汤仲明生于1897年的河南孟县。汤仲明是个机械工艺工程师,曾被送到法国留学。本来研究火车的他,由于遭受冷遇,开始研究汽车,寻找汽油的替代品。1928年,汤仲明调到开封工作后,租了一间破草房,自己掏钱买设备和材料进行试验。3年间多次失败后,1931年,他制成中国第一辆以木炭为燃料的煤气发生炉汽车。通俗讲,就是木炭汽车。
1932年,汤仲明开着木炭汽车在郑州碧沙岗公园作道路试验,时速达40公里,耗资仅是汽油费用的1/10。这车“惊艳”了全世界。全国轰动了,木炭汽车被迅速推广使用。当时的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听说后,赶紧派人来到郑州参观。现在看来,确实够慢的,但在当时,可是完成了从零到有的突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后来,经过汤仲明的不断改良,木炭车的时速达到60公里/小时。
更值得肯定的是,由于汤仲明的超前认识,抗日战争期间,在被日军切断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和物资的援助情况下,正是因为这些“木炭车”一次次将物资输送到前线,使我们的士兵仍能坚持抗战,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为什么木炭汽车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原因是中国的石油还没有开放,甚至被西方列强扣上“贫油国”的帽子。在当时,国内已经有不少的汽车了,数量已经达到了4万辆。但是汽车所需要用到的汽油都是需要进口的,加一升油在当时需要4角大洋(约现人民币44元),并且很多人担心一旦发生战争,要是没有燃料供应,结果是十分难以想象的。
碧沙岗第一辆汽车试行的情况如何?可以结合史料记载想象一下。这里不说人山人海,欢欣鼓舞,更不说政要们的即兴演讲词。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下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老舍的一首打油诗可以想象木炭汽车什么使用起来的情况:
在当时,虽说木炭汽车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木炭车确实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开木炭车必须的两个人,一个司机和一个助理。开车前,两人需合力将木炭送上车;途中,助理要时刻关注“代燃炉”木炭燃烧情况并及时添加木炭;抵达目的地后,两人需立即清理炉灰,维护木炭车。换言之,开木炭车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除此之外,木炭车的稳定性仍不够,中途抛锚现象时常发生。
特别是遇上坡路段,因为动力不够,还经常熄火。一旦这个时候,就需要旅客下车帮助推车。有时木炭不够,司机还得发动旅客下车拣柴禾、树枝充做燃料。当时,有一家刊物还发表漫画调侃木炭车,画上题词:“老兄!你是坐汽车来的吗?”“不!我是推汽车来的!”
如果仅仅是这些也就罢了,木炭车还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熏人。当汽车行驶时,一路黑烟飘荡,场景颇为壮观,但乘客坐一趟下来,却被熏得比非洲人还黑,心情实怎么也惬意不起来。
关于乘坐木炭汽车的体验,著名武侠作家梁羽生深有体会。这个事情还要追溯到抗战时期。那是1941年夏天,17岁的梁羽生从广西蒙山县老家转学到桂林,去汽车站搭乘长途汽车。他乘的长途汽车非常简陋。车厢是木制的,车顶是两层竹篦,中间夹一层厚厚的油毡。车厢里没有座椅,贴着厢壁摆了四条长长的木凳,中间空地用来堆放行李。这些还都不足为奇,奇怪的是司机驾驶舱,右边舱门后侧居然挂着一个大铁桶,高两米,宽一米,中间略鼓,仿佛一个烧水的锅炉。
梁羽生很好奇,仔细观察这个“锅炉”的用途。只见司机扛来一麻袋砸碎的木炭,爬到车顶上,掀开炉盖,将木炭倒进去,又拿出一根铁棍,将木炭捣结实。然后司机爬下来,打开炉子下方的一扇小门,用一根沾满机油的棉棒点着里面的木炭。大约十五分钟过后,售票员开始摇动炉子旁边的一架鼓风机,司机则跑进驾驶舱发动汽车。此时炉子黑烟滚滚,整个车站都是烟雾和难闻的煤气味,呛得人透不过气来。又过了将近半个小时,汽车终于缓缓驶出车站,带着梁羽生和其他二十名乘客向桂林驶去……一路下去,梁羽生一定灰头土脸。
关于木炭汽车,台湾言情小说作家琼瑶通过《三朵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章家有着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因上一代的恩怨,自小就接受章母严格的教育,严禁她们接近男子,宣扬世上所有的男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大女儿章念琦,女儿章念瑜的恋爱先后遭到失败。小女儿章念琛与徐立群,让他们去找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正逢抗战,徐立群加入国军抗战队伍。章念琛日夜思念徐立群,某种程度上是受了母亲的男人不可信任影响。为了盼望徐立群早日归来,几次三番写信,甚至拍电报,最终迎回了心爱的人。
两人见面,徐立群知道了这是一个假电报,恋人根本没有生病。徐立群说:“你相信我了,你知不知道,这十几天我是怎么过的?在木炭车里颠簸,车子一路(川渝公路)抛锚,一路推车子,遇到土匪洗劫一空,每天向上帝,向老天,向宇宙之神乞求,没有一夜合过眼睛,没有一刻不被你已经死亡的恐怖所威胁,你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吗?”虽然千里迢迢坐着木炭汽车回到了重庆,但是徐立群似乎在一夜间地面上消失了,虽然章念琛伤痛地给章母留下临走的纸条,一定要找回徐立群。可是谁都知道,徐立群是十分伤痛悲愤带着家国情怀离去的,她自己尚且性命难保,何况是炮火纷飞中找到自己的恋人呢?
这些故事记载着曾经人们多少苦难的经历。可虽然时代久远,却又像在眼前显得那么真实。今天的抗日神剧中,军车豪华靓丽,充斥电视屏幕,让人难以置信,转而为愤怒。这是对历史的严重不尊重。今天我给大家讲述“木炭汽车”,就是想通过木炭汽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革当年命先辈抗日条件多么艰苦。赶走日寇付出的多少惊人代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热爱和平,追求发展,我们要对今天的来之不易的生活要加倍珍惜。
郑州乡土文化家园
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