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传播黄河文化是“护根养魂”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之滨古都多,西安、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同属“八大古都”,皆想在这场“古都黄河故事大赛”中脱颖而出,关键要看哪家的黄河文化传播实力更强、黄河故事更深入人心。因此,郑州要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在“黄河时代”的带动作用,就要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开拓传播途径、丰富传播方式,不仅要讲好黄河故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还要讲好郑州在黄河故事里的历史和未来,进而在讲好黄河故事的同时彰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古都魅力,让自己在黄河故事里的角色更加出彩。

讲好黄河故事要争取公众更多的注意力,才能释放更大竞争力。专注力就是生产力,影响力就是发展力,传播力就是生命力。黄河文化传播要有广度、有声势、有氛围才有影响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度,要能打动和深入人心,才有可能被人们所广泛接受。黄河故事要讲得更加出彩、更接地气,就需要讲故事的人更有亲和力和传播力,要能够在把握高度的基础上,通过挖深度来提升感染力,采取灵活方式增强满意度,借助热点保持新鲜度。要贯通古今紧扣人心,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转变传播理念,创新文化传播载体,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凝练黄河文化亮点,探索趣味性的传播形式,拓展意义生成的文化空间,才能实现更大范围的“口耳相传”,从而拥有更强的传播竞争力。

讲好黄河故事要给予公众更多的参与感,才能赢得更多的认同感。以文旅深度融合为例,郑州要重视服务经济、循环经济、体验经济的有机融合,持续探索黄河故事吸引受众的互动形式,不断增强公众的深度体验或者代入感。要立足郑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优势,结合山明水秀的旅游资源,认真梳理郑州黄河故事脉络,借助图文、影像等媒体形式,依托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重点景区。要通过情节化集中展现郑州历史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重视对黄河文化带风物民俗的审美观照和对黄河历史文化的诗意表达。例如在少林武术产业园开辟专门的游客武术学习体验区,免费向游客传授简单的少林武术,使游客有机会真正体会少林武术的博大精深。通过可参与化体验从味觉、视觉、知觉立体化唤醒游客对郑州“黄帝故里”“功夫之都”的美好印象。

讲好黄河故事要不断延长黄河文化产业链,才能更多地盘活黄河文化资源。产业化是黄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要加快产业化驱动黄河文化创新,在把握黄河文化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着力优化黄河文化产业链,以产业化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激发市场活力,采用企业与政府合资、独资、民营等多种资金运作模式,不断融合创新黄河文化产品特色。要积极发挥文旅开发、市场营销、直播带货等方面人才的作用,着力在市场分析调研、资本运作核算、产品输出完善、渠道联动推广等多个环节协同发力,最大限度地强化黄河文化产业链的整体效能。要注重黄河故事传播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反馈,不断在社会、人文、心理等多方面强化需求侧数据分析,持续输出郑州叫响黄河文化品牌的动人故事。

讲好黄河故事要争取更多更广阔的的舞台,才能赢得更多的喝彩。黄河既有作为自然河、生态河的价值,又有作为文化河、文明河的内涵。讲好黄河故事要坚持“虚实结合”,既要重视线上舞台,又要把握线下舞台。新媒体具有时间上的及时性、空间上的广泛性、强烈的互动性等多重优势,要积极适应新媒体背景下“微型、互动、跨屏融合、低语境传播”的特点,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微视影像等手段,持续赋能黄河文化在传播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如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使黄河文化成为公众的兴趣所在和目标焦点,借助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提供更直观形象的方式,全面推进黄河文化更清晰、客观、动态的传播。要重视艺术化载体平台的搭建与拓宽,结合国内各类重要的艺术节等,分析研究黄河文化走出去的合适平台与契机,持续拓宽黄河文化“走出去、亮出来”的路径。例如将黄河故事融合少林功夫等郑州元素,持续做好央视春晚的“黄河主题”节目,借助央视春晚舞台持续扩大黄河文化品牌影响力。

讲好黄河故事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未来,才能不断扩展黄河文化的知名度。讲好黄河故事彰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古都魅力,是一项促进文化繁荣振兴的系统工程。要立足郑州黄河文化资源基础,积极发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等人才优势,全面深入系统地挖掘黄河文化背后的典故、意义、美感价值,探索开放、多元、共享的数字化开发和利用。要坚持“着眼大局、立足长远、围绕根本、抓实当前”的原则,统筹做好“十四五”时期黄河文化品牌的战略规划布局:在高度上,要积极拓展开放视野,不断扩大“朋友圈”,整合跨空间文化资源构建国际化格局;在宽度上,要从黄河文化中汲取创新动力,打造良好运营环境,整合零散文化资源向产业化发展转型;在深度上,要强化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充实黄河文化内涵促进品牌化进程;在维度上,要积极打好组合拳,“拳打脚踢四面出击”,借助文旅深度融合拓宽艺术化载体。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王运涛

文章作者

(社科联办公室/供稿)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