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洛阳什么饭店最多?我觉得是汤馆。
汤在洛阳的饮食文化里占据着首屈一指的地位,洛阳的汤可达二三十种,洛阳最出名的水席也多带汤。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在洛阳,都不会错过洛阳的汤。
或许有人会疑惑洛阳人是不是就爱吃稀的?No,你把洛阳美食想的太简单了,洛阳还有很多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蓝家夏夏|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早起喝碗汤
是洛阳的全民运动
▼
随便走在洛阳的某条街上,放眼望去皆是大大小小的汤字儿招牌。
很多老洛阳人往往天不亮就赶往汤馆了,为的是喝上头锅汤。在洛阳人的认知里,七点钟喝汤(原味),八点钟喝油(加水多了,靠油出味),九点钟喝水。
汤,分荤素两样,四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杂肝汤;四素: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胡辣汤。
最受欢迎的,荤的要数牛肉汤,素的要看豆腐汤和丸子汤。
洛阳大部分牛肉汤是“甜”汤,不放盐,讲究汤的鲜和醇厚,奶白的汤顺着喉咙往下滑,温润丝滑,味蕾和知觉在一刹那达到顶峰。
自己加盐之后就成了“咸汤”,牛肉、葱粒浇上汤,浇上油辣子,把饼丝往汤里一泡,香气扑鼻。
要是嫌荤的过于油腻,完全可以来碗素汤,豆腐汤或者丸子汤。
豆腐汤虽是素汤,料儿却是十足的。以白豆腐为主料,姜做辅料,再加上烫好的粉条、油豆腐丝和生菜,撒些葱花和辣椒油,把汤往上一浇,鲜香四溢。
别看豆腐汤简单,光是料油就要用香叶、小茴香、八角、丁香、桂皮等十几种香料炒香,羊脂般的嫩豆腐,四四方方,不破不碎,光咬上那么一口,豆香便与汤味融为一体了。
洛阳人的美食里最引以自豪的是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洛阳水席,8凉16热,热菜也多带汤。
水席有两个特点,一是所有热菜皆是汤汤水水;二是上菜犹如行云流水般,吃完一道再上一道。
其中的重头菜,是征服了女皇武则天的牡丹燕菜。
很多美食博主曾复刻牡丹燕菜,主料是萝卜丝,配以蟹柳、火腿、笋丝等,食材可穿针而过,丝丝均一,菜品上桌,中间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颜值极高。
02
错过这几样美食
等于白来洛阳
▼
外地人可能不知道,洛阳人喝汤用筷子,不用勺子。在洛阳还有一道面食,反而要用勺子,那就是浆面条。
无论街角旮旯的小吃摊,还是高大上的饭店酒楼,都能见到浆面条的身影。
上好的豌豆或绿豆,磨浆去渣,放上一两天使浆水发酵变酸,就是决定浆面条味道好坏的浆水。
等浆水煮沸,把面条、调料放进去,勾点儿面糊,多煮一会儿,鲜香四溢的浆面条就出锅了。
正宗的浆面条看似烂糊却筋骨犹存,汤有一种天然的酸香,酸中带香,香中有酸,其中黄豆、花生豆和芹菜是点睛之笔。
在洛阳有一种美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小街锅贴。
小街锅贴不仅是洛阳人最钟爱、最难忘的味道,也是很多外地人到洛阳的第一选择。
特别火的美食博主小刚和乌拉拉来洛阳,也不约而同去打卡了小街锅贴。
鲜肉的馅料,配以煎至金黄酥脆的脆皮,形似煎饺,色泽透亮,一口下去,多汁鲜香,价格还相当亲民。
洛阳有一种当地特产的饮料——海碧,是洛阳人童年的味道,要说与其最配的美食,那必须是三皮一线和涮牛肚。
三皮一线
在洛阳人眼里,烧烤摊上的牛肚不地道,解锁涮牛肚的正确姿势是,一是砂锅、二是把。
砂锅的关键在于底汤。底汤要提前用羊肉、羊棒骨等再搭配上几十种大料熬出来的,端上桌之后里面的大料颗粒还能清晰可见。
牛肚论把,一把十串,牛肚是厚厚的薄片,每一片却都很均匀,一口砂锅要塞得满满当当。
牛肚浸在砂锅里,吸饱了汤汁后,抓起一把牛肚,在调好的辣椒油、芝麻酱里蘸一蘸,入口软烂筋香,能吃出牛肚本身的香气。
顾县不是县,在洛阳偃师的一个镇,在洛阳九县六区里显得并不起眼,但是顾县肉合的店却遍布很多地方。
吃过顾县肉合的人,没有说不好吃的。有人称赞,吃过以后,三天不知肉味。
一般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毫不起眼的小店面,客人排起的长龙,以及守着火炉的师傅。
动作娴熟的老师傅快速从火炉掏出一个饼,划开口子,热气四溢,填上用调料拌匀的猪头肉、黄瓜丝,热饼夹上凉菜,清爽好吃。
猪头肉香而不腻,还要夹上蒜汁,口感更清爽。死面烘烤的饼,比发面更脆。
总要来一趟洛阳吧,看一看气势恢宏的明堂天堂、庄严厚重的龙门石窟,逛一逛时光缓慢的老城、人潮汹涌的十字街,尝一尝洛阳的味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记
豫记官方正观号 一群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河南籍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