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江林书法作品

殷江林先生诸体兼擅,尤善榜书和行书。殷先生榜书,沉稳厚重,气势磅礴,实用性和艺术性、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高度统一。榜书,古称署书,始于汉代。汉相萧何为汉高帝未央宫题额,应是以榜书艺术形式装饰帝王宫殿第一人。因此萧何便成为榜书艺术的鼻祖。自汉以降,榜书便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书法艺术园地中奇葩绽放,异彩纷呈。

殷江林书法作品

榜书艺术甫一产生,便因它的基本作用而决定了其基本艺术特征,从而也决定了其发展的基本方向。

因其作用是装饰性的,那么它的艺术特征就有了基本要求:古朴、典雅、沉稳、厚重。但同时也有了鲜明的排它性,草书包括狂草和行草都被排除在外。

殷江林书法作品

在唐朝之前,往往是某一种主导书体在失去地位时,退化为以其正书形式而成为榜书的首选。在篆书被隶书替代时,篆书的正书就成为了榜书的首选字体,这种传统一直沿用至今。隶书被楷书替代后,隶书的正体也进入了榜书艺术的主选字体。至唐开元盛世之后,颜体气势恢宏,一派庙堂气象,更成为榜书的主要字体。自宋以降,榜书艺术除了保留正体篆、隶、楷为主选书体外,也给行楷留下了一席之地。建于元代的温县慈圣寺所留,《大雄之殿》匾额,便是最好的实证。

令人惋惜的是,在宋元之后,榜书更多地掺杂了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和各界名人的书写,这种夹杂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匾额题写,是对榜书艺术的一种背离和破坏,是一股浊流。此风延宕至今,没有断流,且更有甚焉,演变成为请领导题匾的不良风气。能请到“大领导”题个单位名称,便成为一种护身符。严格说来,这不仅是对榜书艺术的亵渎,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破坏。回到殷先生的榜书艺术。殷先生的榜书,是装饰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篆书以小篆,尤其以铁线篆为主,古朴典雅。隶书以真书为本,蚕头燕尾,横向取势,恢弘厚重。楷书或行楷书颜筋柳骨,既体现柳体的匀衡瘦硬,结体严谨,又取法颜体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自成面貌。殷先生严守榜书艺术法度,以古朴典雅,庄严厚重,篆隶楷正体为本,在榜书艺术发展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榜书艺术回归正途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正本清源之举,也是一位书法艺术家抱朴守真的本色体现。曾经陪外省一个书协主席在我省游览了一段时间,结束时这位书法家对我省榜书艺术的发展颇有微词,一是书法家没有尽到责任,那么多的公司单位,匾额要么是光怪陆离的装潢字,很难见到以榜书艺术为主要形式的匾额,给我们这个书法大省地位很不相符。

殷江林书法作品

如今认真欣赏殷先生的榜书艺术,不免想起这位先生的慨叹。造成这种现象的应该大致是这样几个原因,一是书法家们没有勇于担当起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书法艺术的责任,没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生活,让书法艺术和社会发展衔接。二是社会风气中有一股单纯追求名人效应的不良风气。也许书法名家的字,很不适合作榜书的要求,而且名家的字又贵得离谱,但追星心态又让很多人非要找名人名家题写匾额,这样既起不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又使有心追求文化内涵的企事业单位因付不起昂贵的润笔费而望而却步。和殷先生讨论起他的榜书的价格时,他说:书法艺术是他毕生追求,能得到社会认可是他的荣幸,能为传承书法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做出自己点滴贡献,那就是他的初心使命,从来没有打算指望书法去赚钱,精神的富足要远比财富的拥有更有价值。殷先生的这种思想境界和精神格局,也体现在他的行书艺术之中。他的行书包括行楷和行草,不激不励、严守法度、守正创新,已蓄积了冲破樊篱,自成面貌的能量。

殷江林书法作品

在一般的书论中,把行为分为行楷、行草和行书。殷先生行楷厚重而不失飘逸;行书如行云流水,映带呼应,飘逸俊美,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行草承继觉斯笔法,在纵横恣肆,奇崛险绝中求平稳厚重。各种行书作品,面貌清丽,根脉厚实,守正创新,具有自成一家的潜能。行楷是一个编正组合的词,以楷书为本,融入行书行笔自由的特点。而殷先生的行楷,有自幼打下的写大楷的童子功,又在从军期间,利用工作间隙苦练楷法。先习柳体,得柳体钢钩铁骨之遒劲苍迈,后习颜体,得颜体体现盛唐气象的竖细横粗,捺脚夸张的庙堂之势。颜筋柳骨,取法乎上,成就了殷江林先生行楷的独特面貌和正大气象。

殷江林书法作品

他的行楷加入了行书的自由映带,但绝无一笔潦草从事,哪怕是一条纤丝,他也是取法二王的笔法,看似随意,却以极严肃的态度为之。观殷先生的行楷,首先是守正,守颜柳之楷法,取二王之笔意,诸法融汇,自成面貌。这种艺术特点和审美意趣,符合时代审美趣味,更符合书法的传统法则。殷先生的行书,更是得王羲之《兰亭序》之真髓,以严谨守正、法度森严的字法,自由畅快、行云流水的笔法,酣畅淋漓、润燥适度的墨法,错落有致,隔行贯气,上下呼应,首尾兼顾的章法布局,形成一幅幅气韵生动的书法艺术作品,赏心悦目,雅俗共赏,流美而不媚俗。

殷江林行书《兰亭序》

殷先生的行草,审视之,取法于王铎,吸收了二王行书发展史上,与其一脉相承的孙过庭、米芾、王铎的风格,同时也吸收了颜柳草书的基本元素。整体观之,殷先生的行书中,行楷当是最为耀眼的。若要真正形成自身面貌,在取法乎上兼善诸体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审美需求,可以在行楷一途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必能创出一种既符合传统,又融合时代精神,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独特书法艺术品格。历代书法大家都是诸体兼擅,但却在某一书体中取得独特成就,而使自己闪耀在书法艺术的星空。王羲之的楷书、草书、隶书都是冠绝当世的。但使其登上书圣宝座的却是他的行书《兰亭序》。

王铎遍临诸帖,且终生坚持临帖,但更需要不断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这是王铎书学心得和书学态度,“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当然是机械化的说法,无非是临帖和创作各占去大致相同的时间和精力。王铎作为两朝首辅,有临尽古来名帖的优渥条件,但是他在应请索时,也就是他在进行创作实践时,却主要是拿他那笔力润达、灵气润达、纵横恣肆的行草书示人。当代书法泰斗启功先生,其书法特点的逐步形成是其四十一岁到六十四岁之间,而其“启体书法”的成熟则是在其后期,即六十五岁至九十三岁逝世迄。我们今天看到的多半是启功先生成熟时期的作品,已经形成其雅致、清丽、简洁、静怡的独特面貌。曾经看过启功先生早年的一幅作品,平心而论,看不出成为书法泰斗的趋势,一方面是我眼拙,同时也印证书法家需审视自我,扬长避短,力争自成一家。 笔者曾经遵嘱为《慈丘草堂诗钞——余世轩书法扇面选》作序(见文末往期精彩回顾),在这篇序言中,我曾经对书法、书法家、文人书法家给出了比较清晰的逻辑学定义,主要是界定了文人书法家就是具有内在文人精神的书法家。殷先生当然是文人书法家。他博古通今,能诗善文,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挚爱传统文化,挥毫泼墨,引吭高歌,以诗歌、文章、书法艺术创作投身到时代洪流,投入到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五千年文化血脉,赓续百年红色基因。他当然是文人书法家,是具有高度、温度、深度的文人书法家。

还是在那个序言中,我对文人书法家的启蒙、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作了概括:“一是临池不辍窥堂臭,二是抒情达意不逾矩,三是人书俱老破樊篱”。

限于篇幅,我们不在这里展开讨论。只是说明一下,殷先生的书法基本上达到了心手双畅的第二阶段,正处于向第三层次冲刺的徘徊期。希望殷先生做好取舍,锚定方向,精准发力,行稳致远,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书学路子。

本文作者简介:张三铁,哲学硕士,艺术评论家,书法理论家,著有《书法十论》《书法教育简史》《艺坛漫步》等。研究涉猎历史,文化,思想,哲学等领域。

殷江林简介

殷江林,河南禹州人,军旅生涯三十年,2004年转业到河南省委机关工作。自小酷爱书法,博采古今名家之长,勤思深悟为书之道,笔耕不辍,终日翰墨相伴,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先后任河南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河南省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 ,现为河南省直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奖,河南电视台多次对其进行专辑报道,多幅书法作品先后被国家和省博物馆、档案馆、雅昌艺术品鉴定中心收藏。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