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以“融入新时代、赋能新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商用密码大会”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大会的社会宣传及普及,问诊密码行业问题和解决方案,共话密码产业成果和未来,推动密码产业向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方向发展,9月26日下午,由郑州中原科技城管委会主办、河南正思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智慧岛大讲堂”,邀请现任IEEE China Council Vice Chair(中国理事会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信息安全专家委副主任委员王潮,举行了以《量子计算机、量子密码与城市大脑》为主题的讲座,本次大讲堂以线上云课堂直播的形式进行。

在讲座中,王潮教授围绕五个方面详细向大家讲解了量子计算机、量子密码的发展历程,它与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城市大脑建设之间的关系等。

一、   商业化量子计算机D-Wave诞生已经10年,应用广泛。王潮教授介绍,2011年5月:加拿大D-Wave公司推出世界上首台128量子位(Qubit)商用量子计算机D-WaveOne 系统。后来科学家认为D-Wave One不是通用量子计算机,但是构思巧妙应用广泛,其原理可以视为人工智能算法!从各种角度来看,D-Wave的赋能,有望成为量子计算机商业化的突破口。

二、量子计算机对保障网络空间安全非常重要。未来的工业、军事、金融、生化、交通网络化是必然的,既然联网就有被攻击的可能。网络安全攻击已经不限于党政军的信息系统,攻击手段也不同于传统计算机网络攻击。美国、英国等多次举行“网络风暴”系列演习,演习模拟了恐怖分子、黑客等发起破坏性网络攻击,导致能源、运输和医疗系统瘫痪,网络银行和销售系统出错,软件公司发售光盘染毒等危险。面对这些网络攻击,用传统的密码保护是不行的,必须借助于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密码来保护我们的数据安全。

三、人工智能+IoT:从感知地球到感知社区。王潮教授说,大到国家产业、小到个人,高性能计算机、高速网络、众多的数据样本使大数据应用、智能城市进入现实。无人驾驶、远程医疗、市民出行动态、政务系统、食品健康、交通、环保、公共设施都在接入智能城市系统。在这方面,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密码有了用武之地。2015年IEEE提出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城市——IEEE智慧城市计划,作为全球第三个试点,无锡市进行了成功尝试。

四、很多人关心:数字化转型和城市大脑建设中,机器人会不会造反?王潮教授认为:目前的智能化其认知能力依然很初步(如:记忆、推理、在线学习等),机器人缺失了人类大脑的基本原理,学习能力远远弱于人类大脑。就现在情况而言,预防机器人造反前,不如先防止人类恶意使用,比如互联网杀熟。

五、借助于量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量子密码的数据保护能力,赋能城市大脑,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包括政务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等等)汇聚起来。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帮助协同治理城市。例如,北京以中国移动手机用户数据为基础,建立“市民出行动态信息平台”。上海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的基础上,纳入了综治、市场监管、110非警务(应急大联动等),以及12345投诉处置的内容,形成了“1+3+N”网格化系统,监测城市动态、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保障供应等城市运行体征。

王潮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运用了大量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非常专业的话题,比如他曾参与设计的苏州地下管廊项目,无锡智慧城市建设,上海“最受小偷欢迎小区排行榜”,独居老人的智慧守护,国家发改委推动的“151项目”,上海的出租车停靠点布局项目等等,让大家从这些实际案例中了解到了量子计算机赋能城市大脑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最后,王潮教授说,郑州在科技创新方面是很有优势的,信息科技大学和嵩山实验室的科技力量很强大,中原科技城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的科创高地,而且郑州有很优越的地理位置,希望郑州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量子科技的研发、应用、产业方面都能有所突破,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以及量子技术研究的新的策源地,面向国家战略,走向新的高度。

附:嘉宾简介

王潮:现任IEEE China Council Vice Chair(中国理事会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信息安全专家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工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专委会常务委员。第六届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成员。

曾负责电信级IP综合网络管理产品研发,产品应用于中国移动骨干网和多个省网,列入科技部国家级重点科技成果。

是2015年中国电子学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当年55人),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杰出贡献奖(首届70人)。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