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有一位老人专门在学校门口做一毛钱的生意,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毛钱。大家每天都会去看看,买点小玩意,往往就能快乐一天。

整理桌子的时候,发现了一毛钱的硬币,感觉好久没见过了,拿在手里把玩了半天,仿佛遇到了老朋友一样。现在的一毛钱的硬币估计什么都买不了了,几乎也很少有人用了,可在我们小的时候,一毛钱却能派上大用场。

那个时候的一毛钱能买四个水果糖,特别硬的那种,可孩子们都很喜欢。记得一年在姑姑家,她给了我们四个人每人一毛钱,让我去一个叫八亩园的地方去买糖。我们四个人兴高采烈,走了大约两公里路,来到一个公路边的小卖部,每人买了四个糖回来了。大家商量好要同时吃,不能舍不得吃藏着。

于是每人先剥开一个放到嘴里,然后说说笑笑地往家走,心里是说不出的甜蜜。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过得很开心,每当到了约定好的吃糖时间,所有人都像是要参与一个重要的仪式一样,都显得十分认真庄重。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糖可能并不好吃,可在当时却是无上的美味。小小的一毛钱,竟然能换来这么多的快乐,确实是非常值。

那个时候孩子们零花钱的基本单位都是一毛,大人们高兴的时候,往往会给孩子们一毛钱,让他们去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村里的小卖部往往很单一,一毛钱基本上只能买四个水果糖,别的东西都不是一毛钱能买的,孩子们往往只能去更远的集市上才能买到点东西。于是大家拿到一毛钱,想到的只是买水果糖,虽然有点无奈,可也是没有办法。

这种困境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被打破了,有一个学校附近的老人开始在学校门口摆摊。平日里也会有小货郎过来,可这位老人的小摊则有些与众不同。所有的东西都是以一毛钱为单位卖的,除了一毛钱的水果糖外,还有一毛钱的瓜子、一毛钱的花生等小零食。

大家都觉得好奇,一毛钱的瓜子和花生怎么卖呢?等上前看过后,才知道老头很好创意,自己用白纸叠了一个尖顶的小碗,一碗花生正好一毛钱。还用报纸叠了一个平顶的小碗,一碗瓜子也正好一毛钱。这就解决了瓜子花生的称重问题,一毛钱一小碗,十分方便快捷。

小小的一毛钱这下子有了更为广泛的用途,花生瓜子比水果糖有吸引力多了,再说这种计量方式也很有趣。满满一小碗,承载着一种莫大的欢乐和幸福,让买的人能够高兴一整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老头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好。也许是受了孩子们的鼓励,老人的思路更加开阔了。他还是卖鹌鹑蛋、卖时令小果子、卖皮筋、卖玻璃弹球……货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一毛一毛的卖。

下课的时候,老人的小摊一下子就被孩子们包围了,到处都是伸出的小手,每只小手里都攥着一毛钱。叽叽喳喳地喊着,我要花生,我要铅笔,我要弹球……。老人的脸乐开了花,一个一个地应对着,收了一堆皱巴巴的毛票,送出了自己准备的东西。

老人本来是一大早就来学校门口的,早来的孩子们都会马上围了过来,挑挑选选好不热闹。后来的孩子们也都会陆续围过来,有的买,有的看,有的选来选去才决定买什么。往往早读的铃声响了,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慢腾腾地走进教室。

不少家长看到这幅场面,都觉得老人一大早摆摊,影响了孩子们读书。本来起得挺早的,到教室可以多早读一会儿,但有这个老人的小摊在,大家都在边上看着,不去读书了,这实在可恶,得找学校说说。校长听了大家的反应,也开始觉得这是个问题,就找老头聊了,希望他不要这么早就过来,课间的时候过来就好。于是老人就变成下课再过来,对孩子们的影响小了很多。

过去的时候,孩子们没有买东西的习惯,偶然父母给了钱,也不知道怎么去消费。老人的小摊出现后,大家的消费欲望被激发起来了,尤其是一毛钱货物更具有诱惑力。不少孩子们隔三差五地就想给家里人要钱,要到了就去小摊上买东西,要不到的就眼巴巴地看着,眼睛来回转着想办法。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收鸡蛋的,不论斤收,因为不少人看不懂秤也不会算账,直接一毛钱一个,干脆利索。不少农村妇女都觉得这种方式很方便,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鸡蛋来卖。这时有个孩子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一个鸡蛋,也过来卖了,拿着卖鸡蛋赚到的一毛钱到老人的小摊上去消费。

这个做法启发了别的孩子,也启发摆小摊的老人。他告诉边上没有钱的孩子说,可以拿一个鸡蛋换,就当一毛钱用。孩子们听了恍然大悟,第二天就有人拿着鸡蛋过来了。老人很开心,卖东西能够挣一笔,换来的鸡蛋拿去卖了,又能再赚一笔,这个生意真是特别划算。孩子们也很高兴,再也不愁没有钱了,家家都有鸡,有的鸡蛋,拿几个过来换,比要钱容易多了。

老人的生意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每天卖掉的东西比之前多了很多。放学的时候,挑着半筐鸡蛋回去了,心里美滋滋的,琢磨着还得增加点别的新鲜玩意。

可好景不长,不少大人们发现了孩子们总拿鸡蛋,就严格管理起来了,不许他们总拿鸡蛋去换东西。这下子不少孩子们开始发愁了,买惯了东西,一下子停下来,真的就不适应了。有些孩子的父母不但允许他们拿鸡蛋,连零花钱都不给了,孩子们的消费能力骤然下降,老人的小摊开始冷落下来,看的人多,买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种情况没有延续多久,个别孩子慢慢又拿鸡蛋来换了。老人很惊奇,别的孩子也很惊奇,偷偷打听之后,才知道他们是从别人家的鸡窝里拿的鸡蛋。孩子们虽然知道这种做法不对,可只要能买到东西,就管不了这么多了,纷纷开始效法,老人的生意又火起来了。

丢鸡蛋的事情很快就被发现了,鸡蛋的流向也被确认了。大人们都不干了,纷纷到学校来找,还去找了村里的支书,说这个老人太坏了,引导孩子们去做贼。一瞬间,老人不但名誉扫地,而且人见人骂,几乎没有辩解的机会。小摊是没法再摆了,只有回家去了。

后来我们总看见他在学校对面的小土丘上放羊,时不时还会回头看看学校。

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总会想起这个有思路的老人,他是那么特别,也是那么让人觉得好笑。——喜欢请关注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