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辉南县人民法院以“财产保全+调解”联动模式,高效化解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既为劳务企业追回拖欠款项,又保障建筑企业正常经营,以司法服务为辖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强心剂”。
案情回顾
某劳务公司与某建工集团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工程竣工后,建工集团未按约支付工程款,劳务公司多次催要无果,无奈诉至辉南人民法庭,并申请财产保全,防止企业资产转移导致权益落空。
接到申请后,辉南法庭深知工程款拖欠不仅影响劳务公司资金周转,也可能引发连锁经营风险。承办法官当天审查、当天裁定,迅速对建工集团银行账户采取冻结措施,既以法律手段固定可执行财产,避免“赢了官司输了钱”,又通过明确司法态度,促使建工集团正视纠纷解决,为后续协商创造条件。
财产保全实施后,法庭并未简单推进诉讼程序,而是从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角度出发,主动搭建调解桥梁。法官向建工集团释明:“及时履约既是法律义务,也是企业维护商业信誉、保障后续经营的关键”,明晰拒不付款可能面临的信用惩戒、经营受限等后果;同时与劳务公司沟通:“适度让步可加速款项回笼,减少诉讼成本,也为行业合作留有余地”,引导双方平衡权益。
经过多轮耐心调解,双方达成共识:劳务公司自愿免除工程款利息,缓解建工集团还款压力;建工集团承诺三日内一次性支付全部工程款。协议签订后,法庭立即解除账户冻结,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资金流转、项目推进的影响,让企业轻装上阵回归正常经营。
此次纠纷化解,是辉南县人民法院将司法服务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的缩影。下一步,辉南县人民法院将持续完善“以保促调、保调结合”机制,以高效、灵活的纠纷解决方式,为企业纾困解难,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文:辉南县人民法院
 
                                        聚焦视窗
南阳中广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iPhone版
                                        iPhone版  Android版
                                        Android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