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赵兰兰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临街商铺的卷帘门,中牟新区东风路街道尚庄村蓝色志愿马甲便成了村街巷里流动的暖色调。在“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行动中,网格员们的脚步不仅叩开居民家门,更走进了这些藏着城市烟火气的小店。

就像眼前这家便利店,收银台前的交谈,正把“走访”的温度揉进日常经营的琐碎里。掀开门帘时,店主老李正忙着整理货架上的泡面。“您这儿的灭火器上次检查是啥时候?”志愿者小王的话让老李愣了愣,随即不好意思地挠头:“光顾着补货,早忘了看压力值了。”话音未落,穿蓝马甲的队伍已分工行动:有人蹲下身核对消防设施有效期。这是“四百”走访里的寻常一幕。

不同于居民入户的“拉家常”,商铺走访更像一场“精准问诊”:我们把“知百家事”的耐心,变成了对经营细节的关切——问清楚烟酒登记台账是否规范,摸明白冷链食品的保鲜措施,甚至留意到收银台旁的插座插了太多设备。“您这插线板超负荷了,容易发热短路”,志愿者边说边帮着拔掉闲置的充电器,老李在一旁连连点头:“以前只觉得多插几个方便,没想到还有这风险。”这些看似细碎的事,却是小店经营的“关键小事”。就像老李说的:“以前觉得社区走访是居民的事儿,没想到还管我们商铺的‘家务事’。”此刻,阳光透过玻璃门落在“我是网格员,情满东风”的蓝色马甲上。志愿者交代完注意事项默默离开,踏上了下一商户的路途。

这场“四百”走访,没有轰轰烈烈的仪式,却把服务织进了临街小店的烟火里:是帮店主拧紧灭火器的压把,是替商户跑腿办手续的背影,是把“难题清单”变成“解决清单”的较真。当商铺的卷帘门每天按时升起时,那些藏在账本、货架与寒暄里的“被看见”,正让村委会的温度,在每一家小店的经营日常里慢慢发酵。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