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方案》实施三年来,这片803平方公里的热土正破茧成蝶,书写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传奇答卷: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75.9% ,建成港澳青创基地15个,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青年人占比超过4成,南沙枢纽三大先行启动区去年新增注册企业数增长89%,市场准入审批时限压缩93.6%……

珠江潮涌,风云激荡。南沙宛如一颗冉冉升起 的新星,从生态基底的夯实到金融活水的涌动,从人才高地的崛起再到产业集群的壮大,已 从边陲海港蝶变"湾区之心",成为广州在南海之滨孕育出 的一座"未来之城" 。在跨越式蜕变的背后,这片充满着无限可能的热土之上,南沙以政策创新为钥,开放合作为帆, 不断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密码"。

绿美之城:生态蝶变,携手国际绘就美丽蓝图

南沙,枕山面海。漫步大街小巷,处处绿意盎然,繁花似锦。

蕉门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都市画卷。南沙湿地,这片广袤的生态湿地保护区,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秋冬季节,数以万计的候鸟从北方飞来,在这里栖息、觅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9月8日,在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环节,南沙区代表从国际组织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全球秘书长吉诺·范比金手中接过了象征荣誉的"自然城市"项目奖牌。南沙区正式成为"自然城市"平台新成员。这也意味着南沙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就获国际认可。

海阔风劲,捷报频传。

时隔两天,《南沙打造美丽广州城市样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南沙接过了美丽广州城市样板打造任务。南沙资产经营集团、南沙交通投资集团、南沙开发建设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牵手"合作。南沙枢纽片区、南沙湾先行启动区、南沙黄金内湾等重点区域开发有了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针对南沙湾、南沙枢纽、万顷沙南部片区三大重点片区,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累计授信超60亿元,其中7.3亿元已高效落地投放,为南沙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开发建设提供了及时的金融保障。

据了解,上述三大片区重点项目涵盖科创融合、基础设施、智慧园区、交通枢纽等领域。其中,南沙枢纽片区项目定位为"国际科创-文旅双枢纽",通过基础设施升级与产业开发,支撑大湾区规则衔接、海洋强国及国家数字化战略落地。南沙黄金内湾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立足南沙南部核心区,定位为广深"双城"联动重要承载区和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

到2027年,南沙将实现大气、水、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和现代化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绿色高质量城市发展总体格局初步形成,面向大湾区的生态环境开放合作机制建立运行,未来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这里将成为"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 "的美丽城市。

金融之城:制度创新激活金融活水,构建多元金融生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南沙以制度创新激活金融活水,构建起服务实体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金融生态体系,让资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土上精准滴灌、高效循环。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金融30条"),从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30条重点举措。

"随着国家战略叠加赋能、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南沙金融生态持续完善,南沙正成为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创未来、成就梦想的优选之地。"8月13日,在广州南沙"金融30条"专项政策宣讲暨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大会上,南沙区区长岳阳表示将加快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南沙又该如何打造这座"金融之城"?"南沙拟通过2025至2030年6年时间,聚焦改革措施、平台建设、特色金融、产业链投融资、金融监管等五方面打造南沙特色金融港。"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顾昱表示,南沙同步配套更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加速释放南沙金融开放创新乘数效应。

针对金融产业,南沙出台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从产业集聚、发展运营、办公用房、特色金融、产业链发展、金融创新、金融人才等七方面,以全维度政策供给优化区域金融生态,全面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正如在激励企业提升规模效益方面,通过发展运营支持、办公用房支持,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减轻企业运营成本,支持金融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助推南沙金融产业提档升级。

在面向实体企业方面 ,南沙则推出"鲲鹏计划"企业上市培育体系,以全周期服务激活资本市场动能,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构建企业上市全链条培育生态。

英才之城:多措并举引才聚才,打造青年人才理想之城

人才,是第一资源。南沙深知,要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南沙区公开披露数据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南沙实有人口新增11万人、其中青年人才就超过了7万人,占比约64%,越来越多青年人选择南沙。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南沙15-59 岁人口占比 73.84% 。

南沙如何打造出这座人才之城,让全球青年"一见钟情"?

《南沙方案》发布以来,南沙不断打通国际人才流动、使用、评价等关键环节堵点,在体制机制上融通港澳、接轨国际。在南沙,越来越多的"全国率先""全国首创"的"软联通"举措让粤港澳三地人才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流动。 例如,"港澳青创新十条"政策红利释放,"青出于南"计划重金引才,1 9家港澳青创基地累计入驻超1100家港澳台侨项目,南沙 诸多的人才政策吸引着港澳青年来到这片热土 。

此外,今年年初在广州举办的 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广州南沙区推出一揽子重磅人才新政,向天下英才发出"史上最强求贤令" ,宣布今年将举办超60场招聘会,拿出近1000个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及1.56万个企业岗位,向广大青年人才兑现"图南筑梦"的政策与承诺。

出台"青出于南""图南之智"等专项支持政策、常态化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开展"图南之智""向海图强""图南展翅""百企千人"等专项实习计划,全年安排实习实践活动、推出丰富多样的青年文体活动……    

南沙吹响了"以年轻的城服务年轻的人"的时代号角。

在报销路费方面,跨省面试直补800元;在生活补贴方面,政府发30个月"工资",新引进落户的本科生、硕士、博士每月分别可申领1000元、2000元、4000元生活补贴,连续支持30个月,让兑现效率和人才体验倍增;在住房租赁方面,专本硕博各类人才均可拎包入住,花园小区、封闭管理、家电齐全,24小时管家,应届高校毕业生免租一年、毕业即安家,其他人才租金五折,在"南沙人才综合服务"小程序就可以即申即享;在助企招聘方面,按人头数量降本增效; 在海外人才方面,最高可享百万扶持。

值得一提是,自去年以来,南沙区围绕"节庆+文旅+青年"展开了深度运营,先后开展(湾区)半程马拉松、草莓音乐节、风暴音乐节、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系列"首赛"、WTA网球赛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扎根湾区发展。

产业之城: 重大项目引领,构建"芯晨大海"产业集群

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全面进步,离不开重大项目的强力拉动。在"未来之城"南沙,科技、人才、创新的关键作用更加突出。

据8月5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 ,港澳企业投资南沙数量累计突破3100家、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7.8%和75.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1.5%总数突破1300家。

这些数字背后,是南沙热土上,创新的"因子"在产业链上跃动。

近年来,尖端科研、先进制造在南沙全域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科创图景。南沙正加快发展以"芯"片和集成电路研发制造为核心,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创新发展,承载"晨"光和希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以强化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汽车等"大"制造为根本,以聚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导向,建设"芯晨大海"新兴产业集群,抢滩未来。

从首枚"南沙造"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小马智行"无人网约车"在南沙正式开启收费运营, 到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南沙建成入列,首个海陆结合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南沙启动建设, 一批批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在南沙落地 。

产业发展是南沙开发开放全面展开的核心。    

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方面,超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汇聚广汽丰田、立讯智能驾乘基地、小马智行等龙头,构建"整车-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汽车零部件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方面,2平方公里集成电路产业园集聚芯粤能、芯聚能等企业,初步构建起涵盖材料、设备、制造、封测的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在新能源与新型储能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储能产业深度融合,融捷集团、广钢气体(科创板上市)、广汽丰田"南沙氢跑"、广东省能源集团储能总部竞相布局;在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方面,中科宇航、威睛光学等卫星企业汇聚,出台"探天九条"专项政策、成立5亿元商业航天产业基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空天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圈"……

当前,南沙区正在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积极构建适合高企生长的环境,推动高企数量质量"双提升"、区企"双强"共发展。

湾区潮涌天地阔,南沙逐浪向未来。

在南沙,发展的万千生机竞相迸发,大湾区的"闪亮明珠"愈加璀璨。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谢伟 曾表示,南沙区将当好高企的同路人,努力为广大高企开辟更广阔的发展新蓝海;当好高企的贴心人,落实"创新驱动27条"和培育科技企业、支持技术创新等5个实施办法,推动形成"产业研究+成果转化+基金投资"一体化模式;当好企业的贴心人,落实"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健全科技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和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支持体系,让企业专注创业创新、专心生产经营,努力为广大高企和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在南沙发展提供新机遇。

(顶端新闻:https://m.topnews.cn/news/145BDEE544BB4A72?categoryId=-&trace=eyJ1X2lkIjoiNTAxNjcwIn0%3D)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