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淅川县概述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全县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千里调水,始于淅川。全县水源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2.8%,丹江口水库1050平方公里,淅川境内面积506平方公里,水源区最核心的部分在淅川,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
近年来,淅川县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大局,围绕建设水清民富县强美丽淅川,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载体,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突出抓好生态产业、旅游开发、工业经济、城乡建设、脱贫攻坚五个重点,全面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推动淅川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经济运行分析
从GDP总量来看,2024年淅川县GDP为297.1亿元。2023年淅川县GDP为273.4亿元,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8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57位。
从GDP增速来看,2024年淅川县GDP增速为6.9%。2023年淅川县GDP增速为5.2%,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22位。
从人均GDP来看,淅川县人均GDP超过南阳市,但一直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2024年淅川县人均GDP为56570元,相当于河南省的87.2%。2023年淅川县人均GDP为51628元,相当于河南省的85.9%,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46位。
三、分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淅川县紧紧围绕高水平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高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阳实践这一主题,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探索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一产推动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生态高效林果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二产推动工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着力培育汽车零部件、 现代中药、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四大百亿元产业集群,坚持以项目强龙头、补链条、壮集群,做强产业链。三产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打造文旅产业“升级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二)产业结构分析
淅川县一产占比较高,2019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三二一”。2024年三产结构表现为20.0:29.4:50.6。
(三)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在2008-2024年间,除2017年外,淅川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南阳市水平,2024年增速为15.8%,高于南阳市6.2个百分点。2023年增速为7.3%,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39位。
(四)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淅川县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长,2024年为150.0亿元。2023年为138.8亿元,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51位。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24年淅川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6.1%。2023年淅川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5.9%,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下辖102县(市)中排名第8位。
(五)重点企业分析
1.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是以生产汽车减振器、汽车齿轮、高速列车减振器及城市轨道减振器三块产业为主的上市集团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32000万港元,总资产19亿元,下辖包括淅川、南阳、上海、意大利等7个子公司,具备年生产2000万支汽车减振器、30万套汽车弧齿、10万支轨道交通减振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主要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吉利汽车、宇通客车、中车集团等40多家车辆厂配套,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2.福森实业集团以“中医药健康产业”为龙头,主要涉及“医药制造、新能源、大健康饮品、生态旅游、中药材种植、教育、房地产”等行业,下辖22个子公司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福森药业公司于2018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国内目前剂型较全的制药企业之一和最大的双黄连类感冒药制造商,公司主导产品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注射液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自2012年开始,连年上缴地方财政超亿元,并保持南阳市工业企业纳税前五名、淅川县内企业纳税第一名。
3.河南淅川淅水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淅水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经营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砂石骨料为主业,以金融、物流、工艺、工程建设为副业的跨行业、跨地区股份制企业。集团现有员工680余人、总资产17亿元,设计年产熟料130万吨、水泥300万吨、商品混凝土200万立方米、砂石骨料1000万吨,年产值16亿元,利税4亿元左右。完成产销各类建材商品总量1056万吨方,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缴纳税金10700万元,是淅川县支柱企业、重大贡献企业之一。
四、财政收支分析
从财政收支总体情况来看,2024年淅川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57.4亿元。2023年淅川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6.6亿元,占南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7%,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县(市)排名第44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8.1亿元,占南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排名第26位。
从人均财力看,2024年淅川县人均一般预算公共收入为2114元,相当于南阳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0.0%,相当于河南省人均一般预算公共收入的47.0%;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0983元,相当于南阳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5.7%,相当于河南省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93.8%。从财政自给率看,淅川县财政自给率低于南阳市和河南省财政自给率。2024年淅川县财政自给率为19.2%。2023年淅川县财政自给率为28.7%,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第70位。
五、金融业发展分析
淅川县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逐年增加。2024年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为428.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为251.0亿元。2023年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为398.5亿元,占南阳市比重5.5%,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排名第51位;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为215.1亿元,占南阳市比重5.1%,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8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排名第48位。
从存贷比看,2024年淅川县存贷比为58.6%。2023年存贷比为54.0%,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排名第57位。
从人均存贷款来看,淅川县人均存款余额在省市的排名均处于上游。2024年淅川县人均存款余额为81942元,相当于南阳市人均存款余额的96.3%,相当于河南省人均存款余额的73.3%;2024年淅川县人均贷款余额为47983元,相当于南阳市人均存款余额的98.6%,相当于河南省人均存款余额的53.3%。2023年淅川县人均存款余额为75615元,和南阳市人均存款余额基本持平,相当于河南省人均存款余额的74.1%,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排名第26位;人均贷款余额为40822元,相当于南阳市人均贷款余额91.0%,相当于河南省人均贷款余额的48.2%,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排名第33位。
六、居民收入分析
从居民收入看,2017年以来淅川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排名处于中游。2024年淅川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389元,相当于南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相当于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0.0%。2023年淅川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604元,相当于南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相当于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8.9%,在南阳市下辖11个(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44位。
从居民收入增速看,淅川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南阳市,2024年增速为6.7%,高于南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0.5个百分点。
分城乡来看,淅川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南阳市和河南省处于上游水平。2024年淅川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57元,相当于南阳市城镇居民收入的101.3%,相当于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的10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820元,相当于南阳市农村居民收入的90.4%,相当于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的92.9%。2023年淅川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903元,和省市水平基本持平,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289元,相当于南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9.5%,相当于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1.2%,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8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0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约为2.2:1,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95位,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七、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自2018年来,淅川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南阳市和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23年淅川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高于南阳市3.0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3.0个百分点。
八、社会消费分析
从社会消费情况来看,淅川县社消零总额在省市的排名均处于中游,人均社消零在全省的位次稍有下降。2024年淅川县社消零总额为146.2亿元,人均社消零为27958元;2023年淅川县社消零总额为137.0亿元,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33位;人均社消零为26001元,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8位。
九、人口规模分析
从人口情况看,淅川县城镇化率水平在全省县域中排名处在中上游,人口流失率超过20%。2024年淅川县常住人口为52.3万人,占南阳市常住人口的5.5%。2023年淅川县常住人口为52.7万人,占南阳市常住人口的5.6%,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8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8位;人口外流18.6万,人口流失率为26.1%;城镇化率为54.3%,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26位。
十、公共服务分析
从教育情况来看,2024年淅川县有小学85所,在校生51810人,初中25所,在校生32879人,在校生合计84689,专任教师合计10238,师生比为1:8.3。
从医疗卫生情况来看,2024年每千人床位数为6.8张,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5.5人。
十一、县域发展特色
淅川县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将生态林业建设与水质保护、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相结合,让“生态绿”成为淅川最动人的底色。
(一)生态农业
近年来,淅川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瞄准规模化、标准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先后整合各类资金12.8亿元,发展石榴、大樱桃、杏李等特色林果23万亩,打造精品化示范园14个、标准化果园8.2万亩,建成保鲜库76个,库容达4.6万吨。
为促进生态林果产业健康发展,淅川县整合涉农资金,每年投入林果补贴资金2000多万元,从果园灌溉、生物物理防治,到数字监控等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推动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同时,积极发挥“林长+科技特派员”作用,组建“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1000余人,向果农传授特色林果栽培、管护等技术,累计培训果农1300余人次。
同时,依托渠首、丹江、水源地等招牌效应,淅川县创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淅有山川”,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让渠首林果通过网络走出淅川、走向全国。目前,库区10万群众依靠林果吃上“生态饭”。
(二)生态旅游
淅川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大力推动林旅融合发展,植树、种花、造景同步进行,推动“为林而林”向“为游而林”转变,把群众镶入生态旅游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目前,淅川县已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打造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和观光园10余个、环库环城林业旅游点13个,建成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4个,打造星级酒店8家、精品民宿16家、农家乐700余家。2023年,“渠首淅川,一个中原看海的地方”话题火爆网络,淅川县累计接待游客8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4亿元,3万名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十二、综述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肩负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面对既要保水质安全又要促经济发展的现实课题,近年来其经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销零等指标均处在全省中游,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未来发展中,淅川县应以“水清、民富、县强”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统领,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上,因地制宜发展生态高效林果产业,持续抓好软籽石榴、杏李、柑橘等林果改良提质,新发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提升“淅有山川”公用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工业上,继续壮大汽车零部件、现代中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奋力打造“中国减震器之都”,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服务业上,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楚文化、商圣文化、南水北调水文化融入景区发展,培育更多创新型文旅业态,利用抖音等新媒体,丰富宣传形式,加大推介力度,打响“渠首淅川 诗画丹江”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