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戏与课程碰撞

当童真与智慧交融

教育便是一场

妙趣横生的探索之旅

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推动幼儿游戏的深度开展与课程化实施。2025年9月19日,由永济市惠民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组织的以“聚焦课程游戏化共研共思共成长”为主题教研活动在韩阳镇中心幼儿园举行。永济市惠民幼儿园、城西中心校及韩阳中心校各园园长及教师共3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共探幼儿教育新路径,赋能师幼共同成长。

如约而至·不负时光

每一次遇见,都是最美的开始。伴着秋日,教师们纷至沓来、有序签到,共赴一场智慧的邀约。

游戏启智·快乐同行

在轻松有趣的“破冰游戏”环节,通过一张纸的游戏互动,不仅活跃了现场氛围,更让老师们快速进入教研状态,为后续的深度研讨奠定了良好基础。

政策解读·明确方向

随后,活动进入核心学习环节。李艳婷老师带领老师们重温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核心要义,重点解读了其中关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重要论述。通过对政策文件的深入剖析,老师们不仅再次明确了“游戏课程化”的政策依据与价值导向,更厘清了在实践中如何将政策精神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为后续的理论梳理与案例研讨筑牢了坚实的政策理论根基。

理论梳理·深化认知

政策为基,理论为魂。在明确了“游戏课程化”的政策方向后,围绕“游戏课程化”的核心定义展开深入讲解,系统梳理了“真游戏”“课程生成”等关键理论要点。通过对理论框架的搭建与解读,老师们进一步厘清了“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了如何从幼儿的游戏行为中捕捉教育契机,将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自然融入课程设计。理论的梳理为后续的案例分析与研讨,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专业的支撑。

案例分享·碰撞智慧

从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迸发的奇思妙想,到教师如何敏锐捕捉教育契机、适时介入支持,再到游戏如何自然生成为生动的课程活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具体的策略,不仅让老师们看到了“游戏课程化”在实践中的多样形态,更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可讨论的宝贵素材,让研讨从理论走向了更具体、更深入的实践层面。

分组研讨·聚力成长

老师们按组围坐,围绕“游戏课程化的设计”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氛围热烈,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例,分享成功经验,坦诚剖析难题,在思维的碰撞与观点的交锋中,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每一个发言、每一次探讨,都是经验的共享,更是专业的互助,真正让“共研共思”落到了实处。

研思并行·共享成果

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各组成员结合本园幼儿的兴趣点,梳理出了相关的游戏课程化案例实施框架,更沉淀下了一套可参考、可迁移的五大领域实践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解锁研讨环节的成果吧。

总结分享·共启新程

最后,惠民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组长张静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本次活动聚焦游戏课程化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系统呈现了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教育精神的深度践行。然而,游戏课程化的推进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工程。在实践探索中,我们仍需直面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持游戏趣味性的同时,确保教育目标精准落地?如何通过专业观察捕捉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并实施有效指导?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教师持续深化儿童发展理论学习,加强对幼儿学习特点与成长规律的研究,更需构建“观察-反思-调整”的闭环教研机制,通过实践反思与经验迭代,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

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同时也提升教师对游戏课程化的指导能力,推进游戏课程化开展的有效性,教师们发现应从幼儿的游戏兴趣出发,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多方面能力和经验,助推幼儿的全面发展。

【来源:百草园的手记】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