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乔
审核:岚山
2015年,联想前高管张传宗带着“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白酒行业”的口号,联合48位商界人士众筹550万元创立肆拾玖坊。彼时,这家贴着“白酒新物种”标签的企业,凭借独特的“三级众筹”模式迅速吸引眼球,估值一度飙升至80亿元,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然而十年过去,肆拾玖坊却深陷注册资本腰斩、门店扩张停滞、估值徘徊不前的泥潭,曾经的行业黑马,如今沦为争议缠身的“问题企业”。
肆拾玖坊的崛起,离不开其精心打造的“总舵-分舵-堂口”三级众筹体系。在这套带着江湖气息的模式下,49位核心创始人发展分舵,分舵再招募二级股东,通过利益捆绑将合伙人变成投资者、销售者与品牌传播者的结合体。靠着拿货分红、招商返佣等多重激励,肆拾玖坊的合伙人规模从49人裂变至超10万,2020年销售额更是突破20亿元,看似构建起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但这套模式从诞生起就争议不断,“类传销”的质疑声从未停歇。按照肆拾玖坊的规则,参与者需缴纳1万元押金和1万元货款才能获得众筹资格,形成“上级分下级提成、内部价拿货赚差价”的层级体系,这与《禁止传销条例》中界定的“入门费”“拉人头”特征高度吻合。尽管张传宗多次辩解“只是乍一看像传销”,却始终无法打消外界疑虑。更关键的是,这种依赖人脉圈层的销售模式,在酱酒热潮退去后迅速暴露短板。随着消费者回归理性,人脉资源逐渐耗尽,销售压力层层转嫁至终端门店,导致大量库存积压,终端活力彻底衰竭。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直言,肆拾玖坊的销售额多为流水,实际收益率低下,所谓的销售网络早已成为拖累企业发展的“包袱”。
为了摆脱对外部基酒的依赖,肆拾玖坊曾掀起一场激进的产能扩张计划。公司宣称将利润与可调动资金全部投向茅台镇,先后收购四家酒厂,还在2022年启动投资50亿元的兰家湾万吨酿酒基地项目,计划建成后实现1.2万吨产能,打造茅台镇核心产区的产能壁垒。然而,这场看似雄心勃勃的产能豪赌,却因忽视合规性和脱离实际经营状况,沦为一场“闹剧”。
2024年9月,遵义市生态环境局查出兰家湾项目“未验收环保设施即投入生产”,违反相关条例并处以20万元罚款。这一处罚不仅暴露了肆拾玖坊在扩张过程中对合规性的漠视,更增加了项目隐性成本。更令人质疑的是,产能扩张与实际经营严重脱节。以2020年20亿元的销售额计算,50亿元的产能投资明显入不敷出,即便加上多轮融资,仍存在巨大资金缺口。2024年底,肆拾玖坊电商板块注册资本从7.5亿元骤减至3.65亿元,这一“缩水”操作被业内解读为缓解资金压力的无奈之举,也印证了其重资产投入与轻资产运营之间的深刻矛盾。
此外,酱酒工艺的特性还让肆拾玖坊的产能计划陷入“时间陷阱”。优质酱香型白酒从投料到成品需5年周期,而肆拾玖坊官网披露的生产周期仅为“一年生产、三至五年存放”,较传统工艺有所缩短。即便按此缩短后的周期计算,2023年11月才完工的兰家湾一期项目,其自有产能产品也要到2027年后才能批量上市。这意味着未来两年,肆拾玖坊仍需依赖外部采购基酒,产品品质稳定性难以保证。如今,兰家湾二期工程启动时间未定,已投入的30亿元能否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仍是未知数,在酱酒行业去泡沫的背景下,肆拾玖坊的产能梦愈发遥远。
十年间,肆拾玖坊恰好经历了一轮酱酒行业周期,从低谷时的借势崛起,到热潮退去后的举步维艰。2015年公司成立时,酱酒行业销售额不足500亿元,到2020年飙升至15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4%,肆拾玖坊无疑是这波红利的受益者。但随着“酱酒热”退潮,茅台镇产能严重过剩,政府加大对贴牌酒的整顿力度,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聚集,既非传统巨头又非区域强势品牌的肆拾玖坊,瞬间失去了竞争优势。
曾经,张传宗放出豪言,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冲击千亿市值”,到2025年实现年产能5万吨、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并完成上市。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目标几乎沦为“空谈”。要在2025年达成百亿营收,以2020年20亿元销售额为基数,年复合增长率需接近40%,而当前酱酒行业中,除茅台外,仅有习酒、国台、郎酒等少数头部企业能达到百亿营收规模,肆拾玖坊的实力显然难以支撑这一目标。
门店扩张同样不及预期。张传宗曾承诺,2022年底门店数量达到3000家,2025年建立5000间新零售专卖店。但根据肆拾玖坊近期“十年・拾阶而上”活动披露的信息,目前全国仅有2000多家新零售体验店,与目标相差甚远。与此同时,品牌短板也日益凸显。在商务宴请、礼品等核心消费场景,肆拾玖坊因知名度不足,难以满足中年消费者的“面子需求”;其“大众价格+小众特权”的产品定位,既无法打动大众消费者,又难以吸引高端客户;在年轻化转型上,Z世代对其刻意营造的“侠义文化”兴趣寥寥,即便试水“酱酒+潮流”联名,也未能形成爆点,品牌叙事无法实现代际传递。
资本层面的表现更是让市场失望。肆拾玖坊在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中的排名逐年下滑,从2021年的745名跌至2024年的1051名,估值仅从70亿微增至78亿,增长近乎停滞。曾经追捧它的凯辉基金、保乐力加旗下基金等机构,如今也未见进一步动作,资本退潮的迹象明显。
为了扭转困局,肆拾玖坊在2024年启动4.0战略,提出“文化引领、平台赋能、深化经营”,签约杨丽萍为代言人,尝试“酱酒+文旅”“酱酒+金融”等跨界模式,还计划结合抖音本地生活打造“千店共创、千店直播”的线上生态。但这些举措更像是病急乱投医,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单纯依赖流量和跨界营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十年时间,肆拾玖坊从众筹神话走向发展困局,折射出互联网思维与传统白酒行业融合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当“三级众筹”的光环褪去,产能短板、品牌弱势、资本退潮等问题集中爆发,曾经的“白酒新物种”,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酱酒行业回归理性的当下,肆拾玖坊若不能找到破局之道,或许只能在争议与困境中,慢慢消失在行业视野中。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