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12月1日上午,苍穹与大地——陈芳桂艺术作品展全国巡展·郑州开幕式在升达艺术馆举行,这是著名军旅画家陈芳桂继2018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首展和2020年7月在湖南美术馆展出后的第三站。展览展出陈芳桂近些年创作的76幅美术精品,饱含着他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对军旅生涯的一片深情。

参加展览的嘉宾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河南省书画院承办。

开幕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原副政委、中将程宝山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先后致辞。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名誉会长李宝林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河南省美协副主席、省书画院院长李明主持。

开幕式嘉宾合影

陈芳桂,1965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文艺创作室专职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钟增亚先生入室弟子,后就读于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李宝林工作室,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奖。

展览现场

陈芳桂作为近年来中国画界声名鹊起的六零后翘楚,在以承养变,守正创新中努力开拓出了自己的独特画风。他出生湖南,却不局限于潇湘山水的表现,师从大家,却拥有对笔墨的自觉意识。近几年军旅画家的生涯,使得陈芳桂的作品多以军队题材为主,整体呈现出的威武雄壮,格调雄健风格,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

观众观展

“仰望苍穹,脚踏大地”,这是对展览主题“苍穹与大地”的注解,也是对陈芳桂多年来踏实勤奋、坚持不懈进行创作的最好诠释。步入展厅,一幅幅气韵悠长、独特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令观众应接不暇。

陈芳桂作品《红旗渠赞》

陈芳桂接受采访

“这里有一幅描写红旗渠的画,这是反映咱河南的山水画!”展厅内,观众三三两两,驻足观看。谈到身后的《红旗渠赞》的创作,陈芳桂说,这幅作品前前后后历时半年,几易其稿,从题材到画面内容的表现,都经过了长时间反反复复的思考。“我就在想,怎么能跟其他画家不一样,最后我选择用红旗渠惠及之处的雪景来表现这一红色文化题材,把红旗渠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自然融入到主题创作之中。”陈芳桂还表示,此次巡展郑州站,就是带着对河南这片土地的敬意来的,愿与同行进行深入地交流。

李明接受采访

记者观察,本次展览少见巨幅画作,多以小品为主。河南省美协副主席、省书画院院长李明认为,这恰恰是陈芳桂全国巡回展在郑州展出的与众不同之处,大幅画作通过反复渲染来突出气势,便会失去细节的描绘,小品则更在于表现笔触与意境,不失气韵的基础上,对我们观摩学习更有利。李明对陈芳桂的画风极尽赞赏,“有着一种将百家风格的杂糅的意识,加上自身独特对山水的体验,这就形成了陈芳桂‘集大成’却又不失特色的艺术风格。

王仲接受采访

观展的嘉宾们对陈芳桂的画作赞叹不已。“塑造人物,把他们当做山岳来塑造;画山水,又把山水当做人来关照”,《美术》杂志原总编王仲认为,陈芳桂这样一个能灵活出入于人物与山水之间的画家,把中国画的“笔墨生动”与“应物象形”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李宝林接受采访

陈芳桂曾师从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名誉会长李宝林。已84岁高龄的国画大家李宝林先生专程来参加这次展览,他在接受媒体时说,陈芳桂学画特别认真且勤奋,不仅学技法,更学精神,特别注重在传统笔墨基础上探索和创新。他笔下的人物画卷、山水图式以及写生小品,都以独特的笔墨语言与生动的气韵传达着自己对祖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画中洋溢着的更是对中华河山的诗意表达。作为军旅画家的陈芳桂也不忘初心使命,在作品中注入一代军旅画家的使命精神和艺术情怀。

本次展览展出至12月6日。

主办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

河南省书画院

协办

河南致公画院

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学院

郑州市美协山水画艺委会

开幕时间:2020年12月1日上午10:00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1日--12月6日

升达艺术馆:郑州市金水区城东路113号

陈芳桂 ,1965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文艺创作室专职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

展览前言

文/王鲁湘

陈芳桂是近年来中国画界声名鹊起的六零后翘楚,其画风雄浑苍茫、笔墨饱满、气象正大、格调雄健,能自由穿行于不同的艺术理念之间,从而在以承养变、守正创新中开拓出自己的道路。

陈芳桂是一个能出入于人物和山水之间的画家,这种本事证明这是一个有造型能力的人,是一个为美术事业而生的人。所以,虽然陈芳桂没有进过科班,但不妨在几位名家的指点之下,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把天赋发挥的淋漓尽致。

秉承“缘情写境”中国画的基本理念,他塑造人物,会把他们当做山岳来塑造;他画山水,又会把山水当做人来关照,——阴晴晦明,春夏秋冬,都是山水的表情。

陈芳桂的可贵,在于他对广阔世界的渴求。当他身处湘潭这个相对封闭小环境中时,他能毅然放弃齐白石纪念馆馆长的职务,北上京师求学;而当他在北京立柱脚跟之后,却又一头扎回湘潭,长年挥笔于潇湘山水之间。这一来一去体现了一种艺术理念的自觉——艺术家需要苍穹,也需要大地,更要有精神故园的无尽依恋。这种“来——去”让陈芳桂在“他者”与“自我”之间建立了一种平衡状态,找到了对山水的“自我意识”。

“潇湘”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第三类山水,不同于关陇和江南两大山水类型,它既野且秀,富有神秘感。关陇山水是“高远”,江南山水是“平远”,而潇湘山水是“深远”加“迷远”,多半是依据诗人的描绘,画得朦胧、抽象,启人发远古之幽思,令人怀江湖之潜志,成为继续满足中国文人山水之癖的“第三极”。

然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继董、米之后,再无潇湘山水的杰作出现,也一直没有出现层出不穷的画家群体,来推进“潇湘山水”文本的构建。陈芳桂一定是有鉴于此,才下决心要成为一个潇湘山水画家的。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注意到他从一个小有成就的人物画家转向山水,是有着某种自觉的使命感的。

陈芳桂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先师从钟增亚习水墨人物,在潇洒帅气的线条之中,培养对美的敏感。后又师从周宗岱习山水,在黄宾虹黑密厚重的笔墨法上夯实基础。而周宗岱深谋远虑的决策下,在中国国家画院招收研修生时,他没有推荐陈芳桂报名同黄宾虹更接近的龙瑞先生,而是选择了同黄宾虹较远的李宝林先生。

李宝林作为李可染的大弟子,其笔墨与图式相表里的山水画路径,重结构、重线条、重力度、重厚度的创作风格,教导他在笔墨上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在图式上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些教导对陈芳桂起到了纠偏矫枉的作用,促使陈芳桂在中年这个黄金阶段,产生图式引领笔墨的个人风格突破。

在李宝林门下,陈芳桂获得了对笔墨与图式的关系的自觉意识。他意识到,要把物象中稳定的形发现并画出来,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艺术表现永恒的方式。由此,他的笔触开始变得方正肯定,色彩也跟着沉着厚实,整体风格就显得有力、结实,构成感强,有一种不容怀疑的理性的力量和意志力的表达,十分强悍,就像湘人的个性。

在陈芳桂的潇湘山水中,我看到了图式、笔墨、题材之间的互动带来的新的突破。为了突出图式和强化结构,陈芳桂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如为了强化山形在天际线的剪影效果,他用撕纸拼贴的方式来处理山的轮廓;把染墨的宣纸精心撕好,再裱贴到相关的部位,再托裱一张浅黄的色纸,让山头就像贴在天幕之上,使山形与图式以最强烈的效果呈现出来。

画而优则伍。在成为军旅画家之后,由于他的雄浑苍茫、气象正大的绘画风格,融入军旅题材的创作可谓水到渠成,他的一系列军队题材的作品威武雄壮、格调雄健,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非胸怀天下者不能完成有此深度的主题创作。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艺术家。对于陈芳桂的努力,我充满期待。

部分展出作品

▲ 剑啸雷霆 纸本水墨 240×200cm 2014年

▲ 阵地之一 纸本水墨 200×180cm 2011年

▲ 阵地之二 纸本水墨 200×180cm 2011年

▲ 麻江写生 纸本水墨 33×33cm 2013年

▲ 北上征途 纸本水墨 250×500cm 2020年

▲ 大庙雄风 纸本水墨 50×50cm 2017年

▲ 洪江古韵系列之二 纸本水墨 95×95cm 2008年

▲ 家山写生 纸本水墨 27×30cm 2014年

▲ 尽染家山一冲秋 纸本水墨 246×246cm 2017年

▲ 凯里写生 纸本水墨 27×24cm 2013年

▲ 昆仑之歌 纸本水墨 300×400cm 2020年

▲ 麻江写生 纸本水墨 27×24cm 2013年

▲ 南岳写意 纸本水墨 50×50cm 2017年

▲ 铁骨铸梅魂 纸本水墨 300×400cm 2020年

▲ 武陵苍崖 纸本水墨 48×179cm 2017年

▲ 武陵叠嶂图 纸本水墨 180×97cm 2017年

▲ 武陵梦幻之四 纸本水墨 45×50cm 2016年

▲ 张家界烟云 纸本水墨 136×68cm 2015年

▲ 红旗渠赞 纸本水墨 129×248cm 2019年

▲ 苍松 纸本水墨 200×600cm 2020年

▲ 飞雪待春风 纸本水墨 200×600cm 2020年

▲ 神奇的张家界 纸本水墨 190×560cm 2016年

▲ 雄关横截岭东西 纸本水墨 200×600cm 2020年

▲ 武陵纪游 纸本水墨 48×180cm 2016年

▲ 韶峰晴岚 纸本水墨 210×500cm 2017年

▲ 大国长剑 纸本水墨 300×1200cm 2020年

▲ 长城组歌(正) 纸本水墨、综合材料 270×1270×80cm 2012年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