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啤酒行业的中场战事中,珠江啤酒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半年报。表面上看,73.41万吨的啤酒销量、31.98亿元的营收、6.1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5.10%、7.09%、22.51%的同比增长,似乎延续了业绩增长态势。但透过数据表象,这家以“退守华南”为战略核心的区域啤酒企业,正面临增长失速、全国化停滞、产品结构失衡的多重困境,更要直面头部企业重兵南下的围剿,未来发展之路布满荆棘。
增长失速成定局,与头部差距持续拉大
若将时间轴拉回2024年上半年,珠江啤酒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7.69%、36.52%,而2025年同期这两项关键指标均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净利润增速近乎“腰斩”,增长动能衰减的信号已然明确。在啤酒行业进入缩量竞争的大背景下,2025年1-6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同比下降0.3%,市场蛋糕持续缩小,珠江啤酒的增长失速,更凸显其在行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珠江啤酒的规模差距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2025年上半年,华润啤酒仅啤酒业务营收就达231.61亿元,青岛啤酒营收204.91亿元,百威亚太、重庆啤酒、燕京啤酒营收也分别达到224亿元、88.39亿元、85.58亿元。而珠江啤酒31.98亿元的营收规模,不仅不足华润啤酒的七分之一,甚至不及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的四成,在行业“五巨头”占据九成以上市场份额的格局下,珠江啤酒早已被甩出第一梯队,沦为夹缝中求生的“边缘玩家”。
华南依赖症难解,全国化战略彻底搁浅
珠江啤酒的增长,高度依赖其“大本营”华南市场,这种单一市场依赖症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得更为极致。数据显示,上半年珠江啤酒在华南地区实现营收30.1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94.36%,同比增长8.4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在其他地区的营收仅1.80亿元,同比下滑11.38%。这意味着,珠江啤酒不仅未能打开全国化市场,反而进一步收缩至华南一隅,“退守”战略实质上已演变为“困守”现实。
更值得警惕的是,华南市场的高营收占比背后,是盈利能力的区域失衡。上半年珠江啤酒在华南市场的毛利率达53.03%,而其他地区毛利率仅为32.06%,差距超20个百分点。这种巨大的盈利差距,让珠江啤酒陷入“不敢离开华南”的恶性循环——离开华南市场,盈利水平将大幅下滑;固守华南市场,又难以突破规模瓶颈。长期来看,过度依赖单一区域市场,意味着企业抗风险能力极弱,一旦华南市场消费环境变化、竞争加剧,珠江啤酒的业绩将面临断崖式下跌风险。
事实上,珠江啤酒并非没有尝试过全国化布局,但从当前其他地区营收下滑的现状来看,其全国化战略已彻底搁浅。拓展全国市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铺设渠道、开展品牌宣传,而这恰恰是珠江啤酒的短板。在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掌控全国渠道的情况下,珠江啤酒想要在其他区域分得一杯羹,不仅需要面对高昂的市场开拓成本,还要与头部企业在传统优势区域正面竞争,难度堪比登天。
产品结构隐忧凸显,高端增长难掩中档颓势
此前,珠江啤酒凭借高端化战略一度实现毛利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其高档产品营收23.6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74%,毛利率达57.74%,看似高端化成效显著。但深入分析产品结构不难发现,高端产品的高增长已难掩中档、大众化产品的颓势,产品矩阵失衡问题逐渐暴露。
上半年,珠江啤酒中档产品营收5.3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7.47%,毛利率仅31.7%;大众化产品虽实现7.50%的营收增长,但毛利率下滑至24.05%,盈利能力持续弱化。中档产品作为连接高端与大众化产品的“桥梁”,其销量下滑意味着企业在主流消费市场的竞争力正在流失;而大众化产品毛利率下降,则反映出企业在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短板。
从行业趋势来看,啤酒消费正呈现“高端化升级、大众化普及”的双向态势,头部企业不仅在高端市场持续发力,还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维持大众化产品的盈利能力。反观珠江啤酒,高端产品营收占比已达74%,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而中档、大众化产品的颓势若不能及时扭转,未来业绩增长将失去重要支撑,陷入“高端增长见顶、中低端拖后腿”的尴尬境地。
头部围剿加码,华南“大本营”难保
珠江啤酒能在华南市场维持高营收、高毛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前头部企业在华南市场的“战略收缩”。但2025年上半年,这一局面正在发生逆转,头部企业开始重兵布局华南,珠江啤酒的“大本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围剿压力。
青岛啤酒已明确表示将加强南方市场资源配置,计划在华南市场加大品牌宣传、渠道建设投入;重庆啤酒动作更为激进,不仅公告嘉士伯重啤拟向佛山公司增资6亿元,还在2024年斥资30亿元扩建嘉士伯中国佛山三水生产基地,该基地投产后将华南供货时间缩短80%,大幅提升在华南市场的供应链效率;此外,百威、华润啤酒也纷纷在华南布局生产基地,以佛山为根据地拓展市场,一场围绕华南市场的“啤酒大战”已然打响。
华南市场之所以成为头部企业的“必争之地”,源于其独特的消费优势——广东地区气温高、餐饮文化发达,啤酒消费需求旺盛,且高端啤酒消费意愿强。对于珠江啤酒而言,华南市场是其生存的“生命线”,而对于头部企业来说,拿下华南市场不仅能扩大市场份额,还能打击区域竞争对手。在头部企业凭借资金、品牌、渠道优势持续加码的情况下,珠江啤酒的区位优势正逐渐被削弱,若不能在产品创新、渠道优化方面拿出有效应对策略,华南“大本营”恐将难保。
渠道转型缓慢,难破增长困局
在渠道方面,珠江啤酒虽在商超、电商渠道取得突破,上半年营收分别增长49.29%、47.72%,毛利率达51.38%、49.52%,但夜场渠道的大幅下滑,以及整体渠道转型速度缓慢,仍难以支撑企业突破增长困局。
上半年,珠江啤酒夜场渠道营收同比下滑14.58%,毛利率仅39.52%,是所有渠道中最低的。夜场渠道作为高端啤酒的重要消费场景,其营收下滑不仅影响高端产品销量,还反映出企业在高端消费场景的渗透能力不足。尽管行业内即饮渠道销售下滑已成共识,但头部企业通过与餐饮连锁、高端酒吧合作,仍在维持夜场渠道的稳定增长,而珠江啤酒在夜场渠道的颓势,进一步凸显其在渠道运营、客户关系维护方面的差距。
从渠道结构来看,珠江啤酒商超、电商渠道营收占比仍较低,2025年上半年商超、电商渠道营收合计仅1.5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不足5%,难以弥补夜场渠道下滑带来的损失。而头部企业早已完成全渠道布局,线上通过电商平台扩大覆盖范围,线下通过商超、便利店、餐饮渠道实现深度渗透,渠道抗风险能力远强于珠江啤酒。
固守难成长久计,破局需寻新路径
从2025年半年报来看,珠江啤酒的“退守华南”战略虽短期内维持了业绩增长,但长期来看,增长失速、全国化停滞、产品结构失衡、头部围剿加码等问题,正将企业推向危险的边缘。若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打破当前困局,未来不仅难以实现规模扩张,甚至可能失去华南市场这一“生命线”。
对于珠江啤酒而言,想要破局,首先需要正视全国化问题,不能因短期盈利压力而放弃全国市场,可通过聚焦重点区域、与当地经销商合作等方式,逐步拓展外部市场,降低对华南市场的依赖;其次,要优化产品结构,加大中档产品创新力度,提升大众化产品盈利能力,构建“高端引领、中低端支撑”的产品矩阵;最后,需加快渠道转型,在巩固商超、电商渠道优势的同时,重塑夜场渠道竞争力,实现全渠道协同发展。
在啤酒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留给区域啤酒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珠江啤酒若不能抓住机遇实现突破,未来恐将在头部企业的围剿下逐渐失去市场话语权,最终沦为行业竞争的“牺牲品”。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