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康师傅控股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让市场看到了这家食品饮料巨头背后的阴影。虽然在成本结构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下,毛利率与净利润实现增长,但营收却显著承压,同比下滑3.51%,两大核心业务板块——方便面和即饮产品营收双双下滑,经销商数量也大幅缩水,种种迹象表明,康师傅正面临严峻挑战。
方便面业务增长不再,提价反噬
康师傅的方便面业务曾经是行业标杆,今年上半年却未能幸免行业的整体低迷,实现收入134.65亿元,同比下滑2.5%。回顾近10年,其方便面收入规模波动剧烈,2014 - 2017年销量连续下滑,虽在2018 - 2022年借助行业增长东风,特别是疫情期间外卖受阻,速食需求大增,收入有所回升,2022年更是创下近10年收入新高。但疫情的红利难以持久,随着生活回归正轨,2023年国内方便面销量开始下滑,三年间下降近40亿份 ,行业增长势头放缓,康师傅也未能独善其身,自2023年起,方便面板块营收增势放缓,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除了行业大环境影响,康师傅自身的提价策略也给业务带来了负面影响。从2021年起,康师傅多次上调方便面价格,2021年三季度对20%品类提价,2022年再次上调出厂价约20%,2024年5月部分产品又一次提价,袋装从2.8元涨至3元,经典桶装从4.5元涨至5元。提价虽使上半年方便面毛利率提升0.7个百分点,但从收入层面看,提价策略并不成功。一方面,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开始转向竞品,康师傅市场份额受到挤压;另一方面,营收下滑趋势并未扭转,提价反而成了“双刃剑”,既伤害了消费者购买意愿,又未能实现营收增长目标。
核心单品提价,渠道崩塌危机
康师傅营收占比超六成的即饮板块,今年上半年同样面临困境。除碳酸及其他产品收入正增长外,茶、水及果汁收入分别同比下滑6.3%、6%和13%。曾经增长稳定的即饮茶业务,2025年突然增长乏力,这很大程度上与2024年核心单品“康师傅冰红茶”提价有关。
2024年上半年,“1L康师傅冰红茶涨到5元”登上热搜,零售价从4元涨至5元。提价使饮品毛利率提高3.2个百分点,但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非必需品价格敏感度上升,即饮茶作为“高频低客单价”品类,价格成为购买决策关键因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纷纷转向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一位经销商称涨价后康师傅销量下滑,消费者流向未涨价竞品。
提价不仅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还对经销商造成冲击。经销商面临两难境地,按涨价后价格销售,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维持原价销售,则自身利润受损。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经销商因动销放缓、利润空间被挤压选择退出。2021 - 2024年,康师傅经销商数量减少13511个,缩减趋势明显,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经销商网络再度下降至63806个,上半年净减少3409个,直营零售商数量也净减少1499个。对于极度依赖渠道渗透的即饮板块而言,经销商网络收缩意味着终端覆盖能力弱化,这成为即饮业务增长乏力的关键因素。
渠道之殇:被动调整还是战略失误?
面对经销商数量大幅减少,市场有观点认为这是康师傅主动优化低效终端的策略,意在以规模换利润。但从现实情况看,这更像是一种被动的无奈之举。康师傅高度依赖传统的深度分销模式,经销商是其产品触达消费者的关键环节。在新消费趋势下,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崛起,占比和增速不断攀升,而康师傅未能及时调整渠道策略,依旧依赖传统经销商。当产品提价引发消费者和经销商双重抵制时,传统渠道弊端被放大,经销商大量流失,导致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瓜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统一企业中国,上半年实现业绩双增,茶饮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1%。统一在产品创新和渠道布局上不断发力,推出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新品,同时积极拓展新兴渠道,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而康师傅在渠道变革的浪潮中,似乎慢了一拍,陷入了营收下滑、渠道收缩的恶性循环。
创新乏力,前路何方?
康师傅要走出困境,必须直面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在方便面市场,消费者对口味、营养、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酸辣粉、自热小火锅等新兴速食品类崛起,不断蚕食传统方便面市场份额。康师傅虽然在产品结构上有所调整,如中价袋面和干脆面实现增长,但在产品创新方面仍需加大投入,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
在即饮市场,随着健康理念普及,无糖茶饮料、功能性饮料等细分领域增长迅速。康师傅在无糖饮料发展上落后于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竞争对手,缺乏新的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发展潜力。康师傅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挖掘新的消费需求,打造新一代经典产品,才能在市场中重新夺回优势。
康师傅当前面临的营收下滑、渠道收缩等问题,并非短期能够解决。未来,康师傅需要在产品创新、渠道优化、价格策略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否则,增长警报将持续拉响,曾经的食品饮料巨头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