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且监管趋严的支付市场,京东科技旗下的网银在线正陷入合规泥沼。2025年,这家老牌支付机构已两次遭受监管重罚,累计罚没超千万元,不仅引发行业震动,也为其自身发展蒙上阴影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公示的行政处罚决定显示,网银在线因十项严重违法行为被予以严惩。从商户管理到支付接口,从账户开立到资金流转,网银在线的违规行为贯穿支付业务全流程,包括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支付接口管理混乱、违规进行账户间非同名划转等。这些违规操作不仅破坏了支付行业的正常秩序,也对用户资金安全和金融稳定构成潜在威胁。作为回应,监管部门开出了高达962万元的罚没罚单,同时对时任总裁黄某追加33万元罚款,直指其管理责任。
事实上,这已不是网银在线第一次“栽跟头”。早在今年1月,网银在线就因反洗钱漏洞,即“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和“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被处以101.73万元罚款,时任风控负责人赵某也被处罚5.13万元。一年内两次大额罚单,不仅反映出网银在线合规体系的脆弱,也显示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回溯历史,2019年11月,网银在线因“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处以2943.26万元的天价罚单。该事件不仅使网银在线遭受重创,也对京东科技的上市计划产生负面影响。当时,上交所就该罚单对京东科技的合规经营能力提出质疑,尽管上市终止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合规问题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
除了监管压力,网银在线还面临经营困境。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8月11日,网银在线因劳动争议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立案强制执行,执行标的49.488万元。而用户投诉数据同样不容乐观,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网银在线“不知情扣款”的投诉已达3644条,投诉解决率却极低。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网银在线客户投诉总量为3591件,2024年进一步增至3908件,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服务和交易类问题,反映出用户对其服务质量和资金安全的担忧。
作为京东科技旗下的重要支付平台,网银在线自2003年成立以来,依托京东生态积累了大量用户和业务。2012年被京东收购后,网银在线更是成为京东电商业务的重要资金枢纽,并逐步拓展至旅游、出行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业务扩张,其合规短板逐渐暴露。连续的监管重罚不仅损害了网银在线的品牌形象,也可能导致用户和商户流失,对其未来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在支付行业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合规已成为支付机构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网银在线若想扭转局面,必须从根本上反思并重塑其内部管理和合规体系。这不仅包括完善风控技术、加强员工合规培训,更需要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合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业务环节。同时,积极解决用户投诉、挽回用户信任,也是网银在线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否则,在竞争激烈的支付市场中,网银在线恐将逐渐失去优势地位,而其遭遇也将成为行业内其他机构的深刻教训。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