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油画的浓墨重彩与水彩的清透灵动在画布上相遇,当西方艺术的写实张力与东方美学的写意留白相互交融,8月26日—9月1日,俞山先生的“山海遥望·心归故里”回乡展,恰似一场跨越山海的艺术归航。这位旅美数十载的艺术家,以五十余幅作品为舟,载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对世界的洞察,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架起了一座通往心灵原乡的桥梁。
展览以“异域行吟”“闽水长流”“神州纵览”三大系列铺展,清晰勾勒出俞山艺术视野的广度与情感浓度的纵深。“异域行吟”中,欧美风光不再是地理概念的符号,而是被艺术家以明快笔触与鲜活色彩赋予了温度——或许是街角咖啡馆的慵懒光影,或许是郊外森林的晨雾弥漫,每一笔都透着对异域文化的尊重与接纳,却又在色彩的微妙调和中,藏着一丝东方人特有的静观与内省。这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视角,恰是其跨越文化边界的独特优势。
而“闽水长流”系列,无疑是整场展览最动人的篇章。三坊七巷的青石板路映着夕阳,武夷茶园的绿意漫过画布边缘,闽江渔港的晨雾里藏着渔船的剪影……俞山没有刻意放大乡愁的沉重,而是将眷恋化作笔端的烟火气:老巷里晾晒的衣裳、茶农指间的嫩芽、渔民脸上的风霜,皆被他以近乎温柔的笔触捕捉。这里的色彩褪去了“异域行吟”的明快,多了几分水墨般的晕染感,油画的厚重质感与水墨的写意精神在此达成奇妙共鸣——仿佛西方的油彩里,天然生长着东方的气韵。这或许正是他艺术语言的精妙之处:用西方的媒介,讲中国的故事,却不让文化成为隔阂,反而让情感成为共通的密码。
“神州纵览”则展现了艺术家对故土更宏大的凝视。三山五岳的雄奇被他以壁画家的大气象铺陈,笔触间透着对山河气魄的敬畏;漓江烟雨的灵秀则以水彩的清透晕染,藏着中式审美的“空”与“寂”;北疆牧歌的苍茫又带着油画的厚重肌理,让辽阔天地有了可触摸的质感。这些作品里,没有刻意的“中西对比”,而是自然流露的“中西互鉴”——西方绘画对光影的精准把握,让山川有了呼吸感;中国传统美学对“意境”的追求,让风景成了心灵的镜像。正如俞山所言“画笔是连接故土的纽带”,他笔下的神州大地,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家园,更是精神层面的归宿。
纵观俞山的艺术轨迹,从福建出发,经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淬炼,至波士顿大学的深造,这条贯穿中西的道路,最终没有让他迷失于文化的差异,反而让他找到了更本真的表达。他的作品里,西方油彩的浓郁从不是对东方写意的消解,中国水墨的空灵也从不是对写实技巧的否定,二者更像“山海遥望”的两岸,被他以情感为桥,连接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景。
这场回乡展,因而超越了单纯的作品陈列——它是一位游子用色彩与线条写就的家书,是一次用艺术语言完成的文化对话,更是一场对“初心”与“归处”的深刻叩问。当观众站在画前,看闽江的晨雾与异域的阳光在画布上共存,看三山五岳的雄奇与水墨意境的空灵交融,便能读懂:真正的艺术从无边界,真正的故乡,永远在心灵的注视里。
俞山以笔墨作舟,载着乡愁越山海而来,最终让我们明白:所谓“心归故里”,从来不是地理上的折返,而是用艺术的真诚,让每一份对故土的眷恋,都找到可栖居的画面。
(文/李靖)

福延圆梦行动
圆梦工程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