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全省农田建设政策培训班在稷山县举行。此次培训紧扣党中央关于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系统梳理国家及山西省近期出台的农田建设新政策、新规范,统筹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推动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助力新时代农田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文志,总畜牧兽医师、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谢卓及有关领导和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出席参加培训班活动。培训期间,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稷山县吴城村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项目、阳平村智慧农业平台等多个标杆农业项目。吴城村项目以“精准、高效、高产”为核心理念,打造现代化高效节水高产示范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创新采用“密植+宽窄行+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实现选种、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全流程一体化高效管理;阳平村项目通过土地流转与生产托管实现粮食规模化生产,其核心区依托稷山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着力构建智慧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

会上,全体参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稷山农业宣传片《希望》。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张建军,稷山县委书记、县长王润分别致辞。太原市、晋城市、阳高县、稷山县等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分别作交流发言,分享实践经验。

稷山是后稷故里,农耕之源。农祖后稷曾在此树艺五谷、教民稼穑,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新纪元。近年来,该县牢记领袖嘱托、传承农耕文明、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发挥运城市黄汾百万亩小麦高产高效核心标杆引领区示范作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县建良田、引良种、用良技,推动粮食作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6.7万余亩,粮食产量连续11年稳产丰收,2024年吴城村玉米密植滴灌示范田复播玉米亩产达到1176.59公斤,创全省最高纪录。该县相继荣获全国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县、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10个“国字号”荣誉。

会议通报了全省农田建设工作和2025年全省新增恢复水浇地建设项目等有关情况,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新形势,深入学习新政策,积极应对新挑战,从讲政治的高度扛起农田建设新责任,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要坚守责任阵地,明确工作新要求,坚持“一平”“两通”“三提升”建设标准,按规划布局和时序进度推进工作,注重实效,扎实做好工程专项整治和资金监管,将建设重点聚焦田间,严格项目验收,层层压实责任,创新项目组织方式,县级层面要切实履行好工程质量和运营管护主体责任;要勇于攻坚克难,全力完成新任务,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水浇地项目,加快盐碱耕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集中开展沟渠修复整治,全面完成土壤普查。

会议要求,各市县相关负责同志要切实做到领精神、领政策、领任务、领经验、领责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扎实做好农田建设工作,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用好一亩,为全省打造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特约通讯员 翟建平 摄影 栗卢建)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