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响堂山,邂逅千年梦华
张海江
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从峰峰矿区的天际褪去,夜幕如一块巨大而柔软的黑丝绒,缓缓覆盖了响堂山。白日里炽热的暑气,如同被这夜幕轻轻拂去,只留下一片清凉与静谧。此刻,响堂山宛如从沉睡中苏醒的巨人,开启了一场专属于夜晚的奇幻之旅,吸引着周边村民和远方游客纷至沓来。
我随着人群,漫步在响堂山的夜径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璀璨夺目的灯光。它们如同夜空中洒落的繁星,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山间。暖黄的光晕,轻柔地勾勒出石窟的轮廓,让原本古朴厚重的石窟,瞬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灯光顺着山势蜿蜒而上,像是一条灵动的巨龙,引领着我们走向历史的深处。
周边的村民们,带着家人,带着欢声笑语,融入了这夜色之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惬意与满足,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眷恋。对于他们来说,响堂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炎热的夏夜,他们可以近距离地与响堂山石窟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一场面对面的交流。孩子们好奇地仰望着佛像,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老人们则静静地伫立,仿佛在与祖先的灵魂对话,回忆着那些古老而又温暖的故事。
沿着山路前行,各种丰富多彩的节目让人应接不暇。一路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丰富多彩的节目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点亮了整个响堂山。民俗表演区里,民间艺人各展身手。那彩绸翻飞,锣鼓喧天,仿佛将人们带入了热闹非凡的传统节日;婉转悠扬的戏曲唱腔,从戏台上传出,字正腔圆,韵味悠长,让人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之中。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笑声清脆,为这夜的响堂山增添了一份活泼的生机。
而在另一片区域,悠扬的丝竹之声传来。身着古装的演员们,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从古代画卷中走出的仙子。他们轻歌曼舞,演绎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舞姿,都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让我们在这夏夜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继续深入,石窟的魅力愈发凸显。在灯光的照耀下,佛像的面容显得更加庄严肃穆。他们的眼神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慈悲,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我们的目光交汇。我仿佛能听到他们无声的诉说,诉说着这座山的过往,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这些石窟,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静静地伫立在这里,等待着每一个有缘人的到来。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沉浸在这夜色与文化的交融之中。环顾四周,人山人海。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们,操着不同的口音,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此刻,他们都被响堂山的魅力所吸引,汇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惊喜,用相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用心灵感受着这独特的体验。
当夜深了,我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感动,缓缓走出响堂山。回头望去,那依然璀璨的灯光,那静静伫立的石窟,仿佛在向我挥手告别。这次夜游响堂山的经历,就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梦,让我在清凉的夏夜中,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相拥。响堂山,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的圣山,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地方,它用夜晚的魅力,吸引着我们,也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我知道,这一夜的记忆,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一段难忘的旅程。
张海江艺术简介
张海江中国“藤书”艺术的创新开拓者。文化部授予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最佳成就奖;被感动中国文化人物评选委员会、中国文化学会、文化人物杂志社等单位认真审评,授予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荣誉称号;被武安历史文化研究会、武安文化学会、武安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武安市优秀民间艺术人才”称号;在武安市政协举办的“奋进百年,起航杨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展中贡献突出,荣获特殊贡献奖。2017年10月10日,应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郝晋珉教授邀请,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广大师生作了《磁山文化遗址——中国北方农耕文明探源》的学术报告,2009年9月《东亚黍子起源时间延伸到一万年前》《粟黍植硅体分析与磁山遗址农作物鉴定》发表于美国《公共科学馆.综合》(PLOSONE)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刊》(PNAS)。百余篇学术论文在《邯郸人大》《邯郸政协》《邯郸决策》《邯郸城市研究》《精神文明建设》《邯郸日报》《邯郸晚报》《燕赵文化》《邯郸文化》《中国文学》澳门《华人报》《南方经济时报》及百度、搜狐、网易、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腾讯新闻等数十家网络媒体报道。

河南文苑
河南文苑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