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24日,郑州大学“称洹水安阳探商周,古韵新声传薪火——深挖商周文化精髓,弘扬文化自信”实践队一行10人赴安阳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先后走访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实地体验甲骨拓印非遗技艺,探访羑里城遗址,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践操作,系统探寻汉字演变轨迹与早期文明发展脉络。
殷墟溯源:探寻甲骨文字历史遗存
    22日午后,实践队抵达殷墟博物馆。在刻有“妇好”字样的甲骨展品展柜前,队员们认真听取讲解,了解到该文字为迄今发现的最早“妇”字,其字形像女子持帚,印证了商代对女性形象的刻画特征。队员们重点观察了甲骨边缘的灼痕遗迹,结合讲解记录占卜活动中裂纹走向与“天意”解读的关联,详细记录字形特征与裂纹位置关系等关键信息。
字博研学:体悟汉字演变与技艺传承
    23日上午,实践队前往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在一层大厅青铜字坊前,队员们对由386个甲骨文字符拼合而成的“字”字雕塑进行实地观察,结合讲解了解商代文字形态特征,对比分析商代“山”字与现代简化字“山”的字形演变差异。 在甲骨拓印体验环节,队员们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依次完成宣纸铺展、鬃刷扫面、棕刷蘸墨等步骤。经过反复练习,最终掌握拓印技巧,完成的拓片作品字形清晰、棱角分明,与展品字迹高度吻合,通过实践深化了对传统技艺传承价值的认知。

羑里考察:探究早期文明智慧结晶

    24日下午,实践队赴羑里城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在夯土高台区域,队员们沿石阶实地察看遗址风貌,了解到该遗址作为中国最早国家监狱及《周易》诞生地的历史背景。通过讲解系统学习蓍草在古代占卜活动中的应用原理,认识到古人通过占卜归纳自然规律的理性思维。
    活动结束时,队员们收集了殷墟甲骨摹本、羑里城蓍草标本等实践资料。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队员们直观感受了汉字文化根源与早期文明魅力,为深化商周文化研究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这次安阳之行,通过近距离观察甲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汉字从占卜工具到文字载体的演变过程,对汉字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拓印体验尤其印象深刻,这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古人耐心和智慧的致敬。在参观羑里城后,对《周易》的诞生有了新的理解,古人通过观察自然归纳规律的方式,对现代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成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文化传承使命感与责任感,总结成果为安阳文化传承弘扬助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
    这次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他们领会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坚定历史与文化自信,更加珍惜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文化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