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件(信包)箱成新建小区标配,邮政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快递企业要落实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主体责任……《郑州市邮政快递业管理办法》近日以“政府令”形式发布,新规聚焦保障邮政普遍服务、提升快递服务质量、维护用户合法权益,提出多项有力举措促进全市邮政快递业健康发展,让郑州人的寄递生活更加便利。《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智能快件箱成新建小区标配
《办法》明确,邮政快递业发展应当坚持普惠均等、市场主导、保障安全、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绿色环保的工作原则,构建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邮政快递服务体系。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新规给出诸多 “实招”。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邮政快递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邮政快递物流园区、邮件快件集散中心等设施用地需求,科学设置区域性邮件、快件处理场所和末端服务设施。新建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工厂企业、高等院校等应当配置智能快件(信包)箱,与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鼓励将传统信报箱升级改造为智能快件(信包)箱。
在农村地区,寄递服务“进村难”的问题也将得到破解。新规明确,我市将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将邮政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发村级寄递物流公共服务岗位。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以邮政网络为基础,合理布局快递网络和站点,促进交邮合作、商邮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郑州还将建设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加强与国际邮政快递网络联通,推进国际邮件、快件和跨境电商货物的综合处理场所、通关设施等改造建设,加快智能分拨设备、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等技术装备应用,促进邮政快递业规模化、数智化、安全化发展。
建立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障制度
安全是邮政快递业发展的底线。《办法》明确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邮政快递业安全管理,将邮政快递业安全管理纳入基层治理体系。邮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健全邮政快递业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邮政快递业安全运行的监测预警,收集、共享与邮政快递业安全运行有关的信息,依法处理影响邮政快递业安全运行的事件。
同时,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培训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依法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严格落实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依法建立并执行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安全检查制度,对禁止寄递物品坚决说 “不”。
“刚寄完快递,就收到陌生推销电话,总担心信息被泄露。”这是不少市民的顾虑。对此,《办法》给用户信息上了 “安全锁”,企业应当建立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障制度,落实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主体责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对用户交寄的邮件、快件,负有保密和保护责任,不得出售、泄露或者违法提供用户使用邮政快递服务信息以及用户个人信息。
绿色发展成为行业新导向。《办法》明确,企业应当依法制定并实施快递包装操作规范和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其从业人员快递包装操作技能的培训,在保障快递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快递包装方式和包装结构设计,节约使用包装物,提高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运营管理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生产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快递包装。鼓励通过积分奖励、寄件优惠等方式引导用户重复使用包装物。
快递员权益保障“升级”
在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方面,《办法》明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书面协议,依法保障从业人员休息休假、工资薪酬、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因业务需要临时聘用非全日制用工人员的,应当与其订立协议或者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履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责任,并依法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
针对快递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办法》也给出解决方案。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扰乱邮政、快递企业正常秩序,不得损毁邮政设施、快递设施或者影响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非法拦截、强登、扒乘运送邮件、快件的车辆;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工厂企业、高等院校等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邮政、快递专用车辆和投递人员提供作业便利;邮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对邮政、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的行驶时速、装载质量等作出规定,加强统一编号和标识管理,建立交通违法信息通报机制。
若遇到快递服务纠纷,《办法》明确维权路径。企业需建立用户投诉申诉处理机制,用户对投诉处理结果不满意或者投诉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可向邮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诉,邮政管理部门对用户提出的邮政快递服务质量申诉实施调解,并依法作出答复。邮政、快递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处理邮政管理部门转告的申诉事项并反馈结果。
(正观新闻记者 董艳竹)
编辑:宋雨馨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