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这笔拖欠了两年的工程款还能追回来,太感谢法院了!”拿到5000元执行款的付某难掩激动,向辉南县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连连道谢。这起看似普通的承揽合同纠纷案件,背后折射出的是执行科技升级带来的司法效能提升。

案情回顾

2023年,付某与赵某因承揽合同产生纠纷诉至辉南县人民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赵某给付付某工程款5000元。然而判决生效后,赵某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付某遂向辉南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官经全面调查发现赵某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无奈之下,法院依法终结了本次执行程序。付某虽理解法院工作,但心中始终存有遗憾,这笔工程款关乎着他的切身利益。

转机出现在2025年。辉南县人民法院执行系统新上线的终本案件查询、冻结、扣划模块,为执行工作注入了“科技动能”。在日常对终本案件的排查中,执行法官通过该模块敏锐发现,被执行人赵某的银行卡中突然存入4万余元。情况紧急,执行法官立即启动恢复执行程序,依法对赵某的银行存款进行扣划。面对突如其来的执行措施,赵某声称该笔存款并非自己所有,却始终未能提交任何证据予以证明。最终,5000元执行款顺利发放到付某手中,案件圆满执行完毕。

在终本案件查询、冻结、扣划模块上线前,终本案件的财产线索排查一直是执行工作的难点。过去,查询工作主要依赖最高人民法院反馈、申请执行人提供线索以及线下人工查询,不仅方式被动、流程繁琐,更占用了执行法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沉睡”的财产线索难以被及时发现。

而新模块的上线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如今,执行法官可随时对终本案件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线上查询、冻结和扣划,实现了财产线索的“主动发现”和“快速处置”。这一科技赋能的举措,不仅极大提高了执行效率,让“纸上权利”真正转化为“真金白银”,更彰显了人民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的坚定决心,让司法公正以更高效、更温暖的方式照进现实。

未来,辉南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让科技成为破解“执行难”的利器,用更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文:辉南县人民法院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