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传染病疫情预警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传染病疫情预警的形成、传递、应答和反馈机制,旨在规范预警管理、防范疫情风险,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办法》强调,传染病疫情预警工作遵循“生命至上、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属地负责、及时预警、行动导向”六大原则,覆盖法定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及原因不明传染病等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通过分级分类管理,明确预警分为健康风险提示、警示信息通报及预警决策建议三类,分别面向公众、关联部门及政府决策层。
健康风险提示:由各级疾控机构向公众发布疫情风险信息,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引导公众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身健康。
警示信息通报:针对中风险及以上情形,疾控部门向医疗卫生机构、关联地区及相关部门通报风险信息,协同做好防控准备。
预警决策建议:高风险情形下,疾控部门需在2小时内提出预警建议,并报请卫生健康部门向同级政府决策,依法启动预警响应。
《办法》明确疫情风险等级分为极低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四级,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预警类型和内容。
低风险及以下:常态化监测,极低风险仅需持续观察。
中风险:需向公众发布健康风险提示,并同步向相关部门通报警示信息。
高风险:须在2小时内提出预警建议,经多领域专家组论证后,报请政府依法采取防控措施。
同时,《办法》要求各级疾控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与卫生健康、教育、民政、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及毗邻地区实现信息互通,确保预警联动高效。
《办法》提出,鼓励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传染病疫情预警指标阈值、疫情数据库及算法模型库,推动多点触发、智慧化预警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级及区域级监测预警平台,提升疫情识别和响应效率。
此外,各级疾控部门需加强预算、人员、设备等保障,确保预警工作的可持续性,并通过总结经验不断优化预警机制。
《办法》明确要求各级疾控部门对健康风险提示、警示通报及预警建议进行全流程指导和监督。若疫情未跨域扩散或风险等级未显著变化,上级部门不得重复预警,避免资源浪费。对于违规发布、编造或传播虚假预警信息的行为,将依法追责。

健康快讯
云丰传媒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