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下午,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在中交(青岛)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召开“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研讨会旨在深刻领会和把握城市工作会议关于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和“五个转变”的重要原则,进一步坚定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之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特色发展、治理投入、统筹协调,把人民性体现到各领域各环节,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探讨青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之路。
本次研讨会由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主办,中交(青岛)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承办。出席会议的有青岛科技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原主任雷仲敏教授,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陈维民教授,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青岛市情研究中心)原主任刘文俭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领导、理事和会员代表。
会议首先由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刘文俭教授致辞,他介绍了召开本次专题研讨会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希望与会的代表畅所欲言,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会议承办方中交(青岛)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省域总经理、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理事李淑国先生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作为中交路建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公司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中交集团推进区域基础设建设、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拓展中心城市业务的重要平台。
紧接着,来自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的7位专家做专题发言:
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原会长、顾问,青岛科技大学教授雷仲敏的发言主题是“新历史发展阶段推进青岛城市更新的若干思考”。他分析了新时期城市更新必须立足三大时代背景:必须立足青岛率先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个大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对城市功能的目标再定位来思考城市更新;必须突出高质量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位一体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新理念;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其核心就是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他提出,新时期城市更新需要考虑三大影响因素,包括新科技革命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我国城市化发展步入全新阶段;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巨大影响。新时期城市更新需要防范出现破坏性更新,包括城市发展活力的丧失、城市历史风貌的破坏、城市发展文脉的断裂、城市生态系统的失衡、褐色土地无序开发导致的环境危害等。新时期城市更新应当充分体现青岛特色,做好优选排序,城市核心功能区--老旧风控危险区--重点产业集聚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突出城市特色,山海河城天际线维护,红黄蓝绿城市基调融合,礁湾滩岛自然生态景观;保护挖掘激活地理遗产、工业遗产、民俗遗产、商业遗产、农(渔)业遗产、历史文化遗产等独特历史遗产;提升城市功能,服务国际门户枢纽,服务旅游度假需求,满足创新商务服务功能,满足都市圈产业-空间-交通需求,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率。城市更新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坚持低碳导向和坚持法规导向。在坚持方法路径创新上,要以优化、提升、重构城市核心功能及其价值创造为评估主线,构建“费用——效用”分析的评估框架,科学评估存量资产的功能价值及增量资产投入创造的新价值,实现城市功能价值叠加和递增;构建“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生态友好、韧性增强、治理高效、文脉赓续、价值创造”的七维度城市更新评估体系,注意引入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同时,要注重融资建设模式创新,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
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刘文俭教授发言题目是“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他提出,一方面我国已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发展阶段(2024年城镇化率67%),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具有坚实基础。我国县及县级市共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30%以上。另一方面“城市病”制约着大城市进一步扩张,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是优化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要创新“政府引导、国企主导、市场运作”的乡村振兴模式,实施园区+景区+社区“三区融合”、打造绿色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基础设施先行、特色产业支撑、文化旅游融合、社会治理跟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与要素资源向乡村倾斜,土地、人才、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以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
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冷静所长的发言主题是“新时代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探索”。他提出了城市发展的三个重要逻辑“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造成一系列城市问题,降低了城市的整体品质和效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尤其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严峻形势,全球城市都为经济增长乏力而困扰;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愿景的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城市在人文环境、宜居水平、空间场景、资源配置、治理温度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做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他认为新时代青岛发展的破局之变,应从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明确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方向;完善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创新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方式;创造居民高品质生活典范,树立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目标;彰显多元文化内涵与价值,夯实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根基;打造绿色生态发展新样本,拓宽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路径;增强安全智慧治理能力,坚守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底线等六个方面探索青岛市可持续城市更新的模式。
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曙光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国际重大变局与青岛城市韧性建设”。他分析了国际化变局与青岛城市发展韧性建设,提出了我国城市已进入内涵式发展为主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产业与空间有机更新成为城市发展规划布局的主要任务。他认为城市韧性建设是基于国内外城市发展历史经验、研判外部变局提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之一,需要充分融入已有城市发展与布局评价体系。他提出广义的城市韧性建设涉及经济、治理、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注重城市创新创业韧性、城市多维协同韧性、环境变化适应韧性、内外开放合作韧性、战略安全保障韧性建设。青岛百年城市发展历史是不断适应与主动应对国际变局与国家战略的代表性城市,城市韧性与城市活力是青岛城市影响力与吸引力的典型因素,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建议将青岛韧性建设战略融入青岛市“十五五”总体规划有关章节,做足做好国际局势重大变化情景下的城市韧性能力建设准备。
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炳君的发言主题是“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更好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他分析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两个转向的重要论断,提出青岛应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对青岛的发展阶段研判,提出“经济总量过万亿、人均GDP过2万美元、常住人口过千万、城镇化率超过7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过60%、服务业就业占比迈向6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美元”等几个关键因素;认为青岛正处于“优存量的深化阶段,调结构的攻坚阶段、再起飞的蓄势阶段、转模式的关键阶段、换动能的突破阶段”的发展阶段研判。他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提出城市发展最为重要的诉求之一,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按照此目标,他分析了青岛市相关城区的主要指标,建议青岛市中心城区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产出密度,增强青岛对外服务、辐射、带动能力,并从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提高县城人口承载力,加快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城镇化进程。
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小米谷仓(胶东)研究院刘在涛院长的发言主题是“抢抓双循环市场新质风口,突破发展城市新质生产力”。他首先分析了全球经济复苏与不确定性并存、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国博弈加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等重大变革;然后从内需和外贸两个角度,分别举例银发产业和对外贸易产业,分析了产业的现状、市场挑战和产品现状,提出了双循环下产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最后,对青岛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议,提出了“洞察国别需求,抢滩产能新大陆;前瞻布局,助推企业产能与品牌出海;从注重GDP转向GNP;外贸企业转型;畅通B端市场,抢抓C端需求;做优产品体验,做好居家供给;细分场景爆品突破,联动龙头集聚生态”等对策建议。
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姜铭副院长的发言主题是“青岛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他首先分析了青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有明显提升,但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亟待破解: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反映发展质量效益的核心指标增加值率整体相对偏低,部分行业增加值率低于全省水平;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模式相对不优,产业层次相对偏低,多数产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上仍处于低端位置;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够突出,部分优势产业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制造业比重下降较快,战略新兴、高技术等新兴产业比重较低,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与国内先进地区存在明显差距等等。上述问题已成为影响青岛经济质量效益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他利用“五经普”结果,从增加值率和投入产出分析等视角对青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通过对一经普以来青岛产业结构的演变历史描述,总结青岛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结构特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度,通过政策文本的数据可视化动态把握国家、山东省及青岛市的产业发展侧重方向,并结合青岛市产业结构关系与本地特色加以优化,提出青岛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最后,提出重视强前关联性产业的发展、提升强后关联性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强化产业间协同与资源流动的高效性等青岛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建议,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研讨会第三阶段是讨论和点评环节。由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顾问陈维民秘书长主持。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和对青岛市城市治理的有益借鉴并分别对专题发言进行了点评。认为本次专家发言深入贯彻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青岛市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城市内涵式发展这一主线提出了专业的观点和意见,对构建具有青岛特点的城市建设与治理体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最后,他对学会今后继续扩展研究领域,深入分析青岛市实际问题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编辑/黄强)
来源:【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推进青岛高质量发展 - 今日头条】 https://m.toutiao.com/is/z1CZu6gvYMU/ eRk:/ q@e.Ox :3pm

消费新热点
展示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