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佳怡
编辑/张晓
早些年接受媒体访谈时,盒马创始人、前CEO侯毅自我评价,自己的长板是超强的商业敏感性,短板则是重经营、轻管理。
盒马2020年开出第一家X会员店,一定程度上就是基于这种商业敏感性。
2019年8月,Costco入华,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会员店,引发了“抢购”热潮。据说这家店开业37天后,Costco便吸纳了20万会员,刷新了成立35年来的纪录。
此时的盒马风头正盛。
2018-2019年,盒马的年均新开门店超过了80家;2019年6月,盒马也从创新业务升级为独立事业群,侯毅直接向当时的集团CEO张勇汇报,不过仅仅半年后,盒马又从独立事业群下降到了B2B事业群子业务板块。
盒马当时也没有盈利压力。侯毅当时说,盒马从来不用亏损这两个字,认为是投资,对创新要有投入,没有投入怎么行。
由此,Costco刮起的仓储式会员店风潮起来后,盒马快速跟进,且雄心勃勃。
2020年10月,首家盒马X会员店在上海开业,一开始对标的就是Costco和山姆。“盒马X会员店承担了盒马与世界零售巨头直接竞争的压力。我要求X会员店和山姆、Costco一个个去比较,品类要比、品质要比、价格也要比。只要我们做得不如他们,立马整改。”侯毅如此表示。
如今五年过去了,盒马X会员店的结局与预期大相径庭。
8月5日,盒马上海森兰商都会员店公告,将于8月31日起停止营业,其是盒马目前最后一家X会员店。至此,曾被定调为盒马“三驾马车”之一、盒马“第二增长曲线”的X会员店,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于当下的盒马而言,X会员店全线撤退,是战略收缩,也是战略聚焦。
这一定程度上让盒马的包袱更轻了,它不需要成为阿里探索零售业务的试验田,而是可以聚焦盒马鲜生和盒马NB,稳定做好规模扩张。
但此时说盒马步入了舒适期,显然为时尚早。
01
X会员店大撤退,盒马继续减负
早些年,盒马是阿里新零售战略的“一号工程”,阿里也给足了创始人、前CEO侯毅足够宽松的决策权限,让他几乎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不断探索、尝试——盒马过去十年里尝试过的业态超过了10种,虽然大多数都失败了。
X会员店,是其中最被基于厚望的业态探索之一。
起初盒马X会员店的进展还算不错。盒马曾披露,首店开业两个月便实现了盈利,客单价做到了接近1000元,日营收最高超千万元,平均200万元,年销售额接近10亿。
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盒马野心的膨胀——当时其规划,首店开业后的两年,盒马要开出50家X会员店,GMV将超过盒马鲜生店;三年后,盒马X会员店的GMV要达到1000亿元。
但盒马显然低估了仓储式会员店规模性铺开的难度。
首先是成本。界面新闻在一则报道中提到,盒马X会员店单店投资在5000万-6000万,几乎是普通生鲜门店的3至4倍,盒马在X会员店上的投资保守估计在数亿元。
其次是竞争。
一方面,盒马下场做X会员店同期,永辉、大润发、家乐福、麦德龙等也纷纷开启了仓储会员店,目标同样激进。比如家乐福就曾提到过,要用三年的时间,将100家大卖场改造为会员店;
另一方面,与进入中国市场更早、供应链能力和精细化运营能力都更成熟的山姆相比,客观上大家都不占优势。
2021年下半年,家乐福、盒马等控诉山姆向供应商施压,要求“二选一”,就是一个鲜明例子。背后本质上是,山姆和Costco在全球范围内有更稳定的供应链资源和体系,更易跑通“会员费筛选用户-低价优质商品留住用户”的运转逻辑。并且基于这一优势,他们也率先发展了自有品牌。
相比之下,后来的跟风者们,很难在商品差异化和性价比上建立优势。此前和奕咨询创始人丁昀甚至提到,本土零售巨头们跟风很难成功,仅是在以私域的形式做变相的折扣促销,“消费者只是用会员费用的形式提前获得了商品打折的权利,没有得到真正的增值服务。”
换言之,这场仓储式会员店跟风潮中,大多数玩家只能做到“形似”山姆。
另一重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则是,市场上仓储会员店的容量其实并不大、中国消费者先付费办理会员再购物的消费习惯也未全面养成。
上述原因都导致,盒马X会员店后来的走向远不及预期。2023年10月盒马宣布启动折扣化转型时,其仅开出了10家X会员店。
再往后,盒马X会员店几乎再没传出过好消息。
先是为了给折扣化转型让路,在经历过取消会员制再到重启会员制后,盒马X会员店本就不成熟的品牌心智再受打击。
紧接着,严筱磊接手盒马后,基于盈利目标,盒马X会员店成为弃子,被战略性放弃。
去年至今,严筱磊给盒马定下的基调是“聚焦”。盒马做起减法,重点聚焦在“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上,同时加速下沉。
图/盒马官微
盒马的核心班底、组织架构也不一样了。
联商网最近报道,8月1日,盒马联合创始人、公共事务部负责人沈丽正式离职。在这之前,盒马鲜生事业部CEO、原盒马CMO赵家钰也在今年5月退休。
此前,严筱磊也推翻了侯毅时期“三大事业部+三大中台”的“三横三纵”架构,而是由她直管盒马鲜生、李国负责NB事业部的双核架构。
如今X会员店正式落幕,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严筱磊主导下,盒马已经甩掉了侯毅时期的重包袱,驶入了新轨道。
02
阿里想收编,盒马不同意?
往前回顾,2021年阿里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盒马从事业群子业务变成阿里的一环公司后,盒马就背上了盈利压力。
侯毅也换了说法,他说盒马要独立发展,必须具备盈利能力,做企业不赚钱总归觉得是一种耻辱。
阿里后来派财务出身的严筱磊执掌盒马,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盈利这一目标服务。
客观来看,过去两年,严筱磊尽管斩断了盒马的不少触角,但也让盒马变得更加稳健。2025财年,盒马的GMV已经超过了750亿元,并首次实现了全年经调整EBITA转正。
但盒马显然还没到可以松口气的时候——2025年以来,零售业两场重要战事,即时零售和硬折扣,盒马都被裹挟其中。
如今它不仅要思考如何应对竞争,也要重新思考和阿里的关系。
年初至今,即时零售正加速演变成体系之争、生态之争。
美团6月23日提出要全面拓展即时零售,密集调整零售板块业务,具体的动作包括全面拓展闪购品类、大力加码小象超市、美团优选转型升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核心是聚拢资源、强化协同、力出一孔。
同一天里,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晚点LatePost报道,吴泳铭称,飞猪、饿了么将继续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但业务决策执行以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是“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本质上,是将具备消费属性的业务,聚拢到淘宝,同样是想要力出一孔。
再到昨天,淘宝上线全新的“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菜鸟、盒马、高德打车、淘票票、优酷等阿里系服务,也说明了这一点。
基于这一逻辑,盒马离淘宝更近,看起来只会是时间问题,这一迹象也日益明显:
淘宝88VIP权益中开始包含90天的盒马会员;豹变报道,沈丽离职后,目前盒马的PR和GR已经全部由集团接管;7月1日,淘宝App内闪购频道为盒马鲜生开辟了一级流量入口,目前这一入口已经被撤下。
不过有媒体称,关于盒马未来会不会划归由蒋凡直接领导,相关市场人士回复称,“盒马不愿意”。当然,这对阿里集团而言不算太大难事——谈不谈得拢,本质上要看利益交换,要看集团给出的筹码是否足够吸引人。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值此即时零售战事焦灼之际,淘宝闪购客观上需要盒马来提升非餐饮品类的供给能力,追赶与美团在非餐品SKU上的差距。
过去一段时间里,盒马鲜生和盒马NB都实现了稳步扩张,且在加速下沉。
2024年盒马新开出了72家盒马鲜生门店,其中近三成位于二三线城市和县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盒马鲜生的运营门店超过420家;今年盒马鲜生的目标是新开出100家门店。
图/盒马官微
盒马NB也在加速拓店。据商业观察家报道,目前盒马NB的总店数超过了300家,今年的开店目标是拓展到1000家店。盒马官方否认了这一数据。
盒马重启前置仓后,围绕“1店+N仓”的模式也在加速探索。
两个月前,盒马鲜生在天津落地的首店天津大悦城店,就采取了这一模式。数据显示,这家店开业前三天总客流量达到48万人次,6月28日单日客流突破18.6万人次。
但盒马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于,一方面,在小象超市重启线下业务,并已经在加速探索对标盒马鲜生门店店型、七鲜也加快仓店建设的背景下,它如何持续保持稳定扩张,提升门店、前置仓的覆盖广度。
另一方面,加速拓店的同时,如何平衡好线上线下订单占比。比如有市场人士向商业观察家提到,“盒马鲜生大店在下沉市场线上订单占比能到20%就不错了。”
03
硬折扣之争愈演愈烈,盒马NB要打一场硬仗
再从行业视角来看,盒马NB接下来面临的潜在挑战,或只会更大。
第一重挑战来自于市场竞争,首先来自京东和美团。
美团前段时间传出了将开出硬折扣超市“快乐猴”的消息,媒体报道目前已签约了10家店左右,首店预计开在杭州拱墅区,且美团初步定的开店数量是1000家。另有接近美团的人士表示,快乐猴目前采取直营模式,未来不排除引入加盟商。
京东也在近日确认,8月将在江苏宿迁、河北涿州两地开出5家京东折扣超市,其中首店将于8月16日在涿州开业。
从目前透露出的消息看,京东的折扣超市主打大店模式,比如涿州首店门店面积将达到5000平方米。
另有京东的相关负责人称,京东折扣超市最核心的不同就是京东供应链上的优势,京东高效的产地直采以及京东自有品牌,同时布局下沉市场,聚焦大众消费,店内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市场常规售价,真正做到“天天低价”。
盒马NB显然不得不警惕这两个竞争对手。
除此之外,全国范围内,已经跑了超过十年、门店数量超过8000家的全品类硬折扣品牌乐尔乐,汪哥折扣仓、折扣牛、寻物社等区域硬折扣品牌,客观上也是盒马的潜在竞争对手——联商网此前统计,2023年时,区域性连锁全品类硬折扣品牌门店数量上百家的,已有10家左右。
图/东吴证券
与此同时,永辉超市、物美超市在硬折扣赛道也在加速布局。
第二重挑战在于,中长远视角里,盒马NB的自有产品占比,能否持续提升并稳定在较高水平。
一来,从奥乐齐到Costco,硬折扣业态的整体经营理念其实相似,即都是通过精简SKU、优化运营效率、缩减商品流通环节中的加价率来压缩成本,实现低价,再凭借规模效应来强化自身议价权,比如推出自有品牌等等。
二来,对硬折扣品牌而言,借助自有产品打造差异化品类形成独特优势,才能更好地巩固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忠诚度。
最后,相比之下,自有品牌有相对稍高的毛利水平,占比越高,越容易与即时零售产生协同。
媒体报道盒马NB目前自有产品占比在35%左右,在国内硬折扣业态还在起步阶段的背景下来看,不算太低。
今年以来,盒马NB开始针对自有品牌品类乳制品换装,将“盒马NB”的品牌名改为“超盒算NB”,业界有观点认为,此举是为了盒马NB集采统采做自有品牌与定制商品做准备。
但按照国外成熟的硬折扣品牌,盒马NB显然还有提升空间。

听潮TI
听潮TI官方正观号